最近,总有人向我推荐《掌心》,看完后感触颇深。今天,想聊聊在不同时代的古装剧中,女性角色形象的转变。
早期的古装剧,生死观往往充满了浪漫化和写意,它与现代剧的规矩严格截然不同。在那个时代,曾有一种说法:女主角为苍生献身,显得更加崇高和伟大,比她选择活下来更有格局。在我们小时候,许多经典的故事充满了女性角色为了爱情或大义而死的悲壮感。
所以,今天的主题就可以归结为:为何如今的古装剧女主角不再选择英勇牺牲?
以《仙剑奇侠传一》为例,无论是游戏还是电视剧,女主角赵灵儿都在结局中和水魔兽同归于尽。她浑身是血地躺在李逍遥怀中慢慢死去,这种悲剧性的结束让李逍遥孤独终老的命运更加沉重。赵灵儿的牺牲,似乎成了推动男主情感发展的工具。而月如,另一个女主角,则死于被巨石压中,这种设置让她的死亡看起来也似乎是不可避免的牺牲。
尽管大多数观众更偏爱赵灵儿这个角色,但关于三角恋关系中女主是否注定要死掉的问题,我们不妨留个问号。即使是配角如蝶妖彩依,她的死也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女性价值的量化。彩依为了爱情,用千年道行换取恋人十年的阳寿,而这整个设定无疑是将女性的情感和牺牲视为道德资本,而观众更多为她的善良而流泪,而非对她命运的同情。
再看《仙剑奇侠传三》,依旧没有逃脱俗套,龙葵的祭剑之死就像是为“炼剑”而生。龙葵的死不再是因为命运的安排,而是为了一个更大的目标,极具暴力感的量化了女性的价值。
当然,这些剧集并不是要批评它们的经典地位,而是说,这种早期女性壮烈牺牲的情节,如今与现代观众的价值观渐行渐远。小时候观看时,我们或许并未意识到其中的不妥,直到二十岁再回顾,才会觉得这些设定似乎有些不太合适。
那么,到了2018年,市场上出现了什么新的作品呢?比如《古剑奇谭三:梦付千秋星垂野》中的女主岑缨,她作为唯一的普通人角色,形象突破了传统仙侠剧对女性角色的刻板印象。岑缨不仅是学者,她的动机是求知,而非爱情或者牺牲。她代表了更为独立和多元的女性形象,不再是男主爱情的附属品。
与此同时,同年大热的剧集《延禧宫略》中的魏璎珞,不仅敢爱敢恨,还改变了古装剧中女性角色的传统关系模式。她与富察皇后的关系,体现了女性之间的互相扶持和共鸣,而不是传统三角恋中的“二选一”模式。魏璎珞与富察容音之间的深厚友情,更像是现实中女性之间的互相欣赏和支持。
再来看今年播出的《掌心》,整部剧围绕女主角和女性互助团队展开,毫不掩饰它的女性主义叙事。这不仅拯救了年轻观众,也给许多女演员带来了新的机会。比如在《仙剑三》中饰演龙葵,又在《掌心》中饰演叶平安的刘诗诗,她不再局限于传统审美的框架,而是有机会展现更多元、更真实的女性形象。
这些转变表明,古装剧中女性角色的形象是在不断试探和变化中前进的。每个人对不同电视剧和角色的喜好,都是个人审美的体现。希望我们能够以平和的心态讨论和交流,而不是让个人喜好变成赛博空间的斗争。
最后,祝愿古装剧能够越来越好,创造出更多立体、优质的女性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