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岁的汤姆·克鲁斯,这位银幕上的超级特工伊森·亨特,再次带着无数影迷的期待回归,捧出《碟中谍8:最终清算》,为这近三十年的特工传奇画上了句号。
片中,阿汤哥的实拍精神令观众惊叹,他不畏艰难,亲自挑战极限,力求呈现真实震撼的视觉效果。为了受到观众的认可,他在白令海零下40度的海水中,背负80公斤的装备,进行3分钟的无氧裸潜,只为展现潜艇螺旋桨湍流带来的窒息感。在南非的德拉肯斯堡山脉上,他更是悬挂于二战双翼机舱外,面对时速225公里的狂风,面部肌肉被风撕扯,青筋暴起,每一个镜头都折射出他对电影的执着。而那惊心动魄的磁悬浮列车顶上生死搏斗,剧组在德国荒原上建造真实轨道,阿汤哥与反派以时速500公里的速度斗智斗勇,稍有失误便可能粉身碎骨,全凭他钢铁般的意志,不用绿幕,也没有替身。
导演在影片中精心设置了众多怀旧彩蛋,让老粉们倍感亲切。总统递给伊森的纸条上,写着“1996.5.22”的年份,就是系列首部上映的日子;北极监听站的守塔人,正是第一部中因伊森盗取名单而遭降职的程序员,重归的匕首串联起了三十年的时光;而《碟中谍3》中引发危机的神秘道具“兔脚”,在这一部中竟暗示了“智体”AI的原型代码。
这一次IMF小队真正成长,成为有血有肉的整体,而不再是阿汤哥的陪衬。海莉·阿特维尔扮演的格蕾丝与庞·克莱门捷夫饰演的“女杀手”帕丽斯组成了“双姝特工”,无论是近身格斗还是黑客技术,都样样精通;西蒙·佩吉饰演的班吉在重伤时也能镇定指挥战斗;而文·瑞姆斯饰演的卢瑟·斯蒂克尔则为了拆除炸弹英勇牺牲。他们在生死考验中,队员间的情谊也愈发深厚,有欢笑有泪水。
不过,影片依然存在一些瑕疵。长达170分钟的片长,前40分钟却陷入冗长的角色铺垫,让人觉得昏昏欲睡。而剧情的逻辑也不乏硬伤,高空机翼搏斗的动机模糊不清,深海裸潜则明显违反科学常识,降落伞的出现也前后矛盾。作为超级AI的核心反派“智体”,大部分时候只是存在于角色的对话中,形同虚设,而它的人类信徒盖布瑞尔,动机亦不甚明了。在主题上,影片描绘了AI灭世的同时,主角却依赖软盘、手写纸条等老旧装备取胜,这一设定引发了观众对古典叙事与数字时代意识的争议。
在数字特效盛行的电影时代,《碟中谍8》犹如一封写给传统动作片的情书,阿汤哥用生命诠释着对电影真实感的追求。尽管它不完美,却仍为这个经典系列赋予了一个充满情怀与热血的结局。
那么,今天的话题是:你印象最深刻的阿汤哥动作场面是哪一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