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岁仍能笑得那么爽朗、那么真切的人,实在不多见。而游本昌,正是其中之一。
近日,随着《济公》播出四十周年,节目组组织了一场老友重聚。在众多嘉宾中,有一位坐在轮椅上的老人,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他,便是那个曾经将“济公”演活的传奇人物。
他被工作人员小心地扶到现场,笑着比了个心形手势,迎来全场掌声。他轻松地开玩笑道:“年初我差点就没命了。”话音一落,大家顿时哑口无言,眼眶湿润。
他仍然是那张熟悉的面孔,那位在剧中常喊“娃娃”的济公爷爷,然而,当他开口的瞬间,所有人都意识到,这位老艺术家真的变老了。那一刻,命运的捉弄显得如此真实——他曾经历过生命的边缘,医生几乎准备放弃治疗,然而他还是挺过来了。
这不仅仅是“回光返照”,更像是一场与命运的角力。他凭借坚韧的意志力,借助那股不服输的气魄,又活了过来,生生与死亡搏斗,赢得了一次全新的生命。
1933年,江苏泰州,一个普通的家庭迎来了唯一的男孩——游家六个女儿中的唯一儿子。原本父母期望着这孩子能够为家里带来些许的希望,然而他一出生便体弱多病,常常咳嗽、发烧、抽搐,几乎没有几天是安稳的。某年,一个路过的和尚看了看婴儿,愁眉苦脸地说:“这孩子命不硬,活不过13岁。”
父母听罢,心头一惊,决定将他送到上海的法藏寺,拜了兴慈法师为师,还为他取了一个法号。奇妙的是,自从进入寺庙后,他的病痛似乎逐渐减少,面色也红润了起来,精神焕发。
庙中允许他继续求学,他成绩优异,却始终不爱与人交谈。唯一让他目不转睛的,是戏剧、哑剧和小丑表演。每当看到这些,他就会屏住呼吸,目不转睛地观看。于是,他开始悄悄学戏,台下看一遍,回家模仿一遍。眼神、动作、站姿,每个细节都一丝不苟。尽管父母觉得他疯了,他依旧笑着说:“我也想上台演戏。”
1948年,14岁的他度过了和尚口中的“死劫”,父母决定让他还俗,让他过正常的生活。游本昌没有多说什么,摘下僧衣,迈出了寺庙的大门,走进了人生的另一个舞台。
18岁时,游本昌顺利考入了南京工艺美术团。第二年,凭借出色表现,他直接被保送进了上海戏剧学院。毕业后,他进入了中央话剧院。然而,梦想与现实之间,总是有着不小的差距。他渴望成为主角,却始终被安排在最小的配角位置,甚至有时候连台词都没有。
尽管如此,他从未放弃。在剧团里,他扮演了无数个角色——从茶馆的说书人到跑堂、衙役、打更人,几乎所有的配角他都演过,但就是没有主角的份。别人告诉他这是一种吃亏,他却平静地回答:“没关系,只要能演。”
二十年间,他出演了79个不同的角色,默默积累经验。然而,真正让他蜚声全国的,却是1984年的春晚。在这场盛会中,他带来了自创的哑剧《淋浴》。剧中没有一句台词,全凭肢体语言,却让观众明白了所有的情感和故事。演出结束,全场掌声雷动,导演组也当场决定,他将担任下一部剧《济公》的主演。
52岁,他终于迎来了自己第一个真正的主角。没有人预料到,这个年过半百的中年演员,竟能演绎出一个如此疯狂、慈爱、充满灵气的济公。游本昌自己也难以相信:“这个角色我能驾驭吗?”然而,事实证明,他不仅做到了,而且成为了全国观众心中难以忘怀的济公形象。
他在拍戏时拼尽全力,四小时睡眠,吃过发臭的猪肘子,甚至亲自挨过十二板子。导演喊“再来一次”,他毫不犹豫地继续演下去。他常说:“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不能糊弄。”
1991年,游本昌的事业正值巅峰,然而,他却突然从公众视野消失。原来,妻子被诊断为胃癌晚期。他放下所有工作,带着妻子四处求医。无论外界如何质疑他放弃了赚钱机会,他始终坚持:“那都是身外之物,生命只有一条。”
妻子的病持续了四年,他一边照顾她,一边写剧本,直到她的身体恢复,他才重新回到剧组。然而,当他回到舞台时,市场和娱乐圈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曾经主动找他的导演不再联系他,他也不在乎。他开始自筹资金拍戏、写剧本,甚至卖掉了自己的房子,为一部没人投资的话剧《弘一法师》筹集资金。
尽管面临巨大的经济压力,他依旧坚信:“只要观众能看懂,那就值了。”即使最困难的时候,他一场演出亏损一万,三场亏损十万,他也从未后悔。
2023年,《繁花》播出,许多人没想到,在一众年轻演员中,最让人眼前一亮的,竟然是那位已近九十的老人。虽然他台词不多,但每次出场,都牢牢把控住了整个节奏。在拍摄过程中,他常常不愿回到休息车,而是坐在道具箱上,认真保持状态。拍摄餐饮场景时,他把肉撕得细碎,力求还原那个年代上海老人的腔调。
他深知,演技的好坏,不是导演评定的,而是观众的心。戏拍完之后,他却在一个角落里久久无法平静,一边喘息一边流泪:“这戏演得太深,回不来了。”
当有人问他:“您现在最大的愿望是什么?”他笑着说:“只要还能演,就多演一点。”
他从不追逐奖项,也不追求名气。对于他来说,角色选择他,而不是他去挑角色。为了拍《了凡的故事》,他自掏腰包,亏了也不后悔。他曾教落榜生表演,义务授课,从不收取学费。他还创建了“济公学堂”,退还了所有报名费,免费教授学生。他说:“不是所有孩子都有起跑线,我想拉他们一把。”
这就是游本昌,一生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坚持信念:不是台词多才算好演员,也不是主角光环才是成功。真正的演员,是每一次站上舞台都把它当成最后一次。
从无名小配角到演绎疯癫济公,再到如今的老艺术家,游本昌的成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稳扎稳打,岁月磨砺。92岁,坐在轮椅上,他依旧笑对镜头,依旧能用一句话让人泪目。
他一生只演过一个最著名的角色——济公。而正是这个角色,成了无数人心中不可替代的经典。他的坚持、他的敬业,让他活成了“鞋儿破、心不破”的济公。他不依赖包装、不依赖流量,而是凭借几十年如一日的执着与坚韧,成就了真正的艺术家。
他说过:“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就还有戏。”如今,这口气仍在,这场戏,依旧没有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