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以想象,距离86版《西游记》的首播岁月竟已整整39年。这个传奇的故事,之所以成为“国民记忆”,不仅仅是因为六小龄童那活灵活现的孙悟空和迟重瑞的唐僧,更离不开那些与“神仙”般角色形象相契合的演员们。
想要说的,比如饰演玉皇大帝的王卫国,居然在后来被印在了冥币上;还有扮演观音的左大玢,她常常在拍摄现场有路人对着她烧香。然而,最特别的要数那位出场仅三分钟、没有一句台词,却让导演杨洁咬牙花费两万块包机请来的女演员——马兰。
想必现在的年轻朋友对她并不太熟悉,但在80年代,马兰可谓是黄梅戏的重量级人物。她在20岁的时候便已在《女驸马》中担纲主演,声音一响起便能震撼全场。
当年,杨洁导演为了寻找“唐僧的母亲”殷温娇,四处奔波却始终未能找到合适的人选。根据原著设定,这个角色的背景是一位宰相千金,需具备“面如满月、眼似秋波”的气质,既要优雅端庄,还要骨子里透出几分倔强。她不仅在抛绣球时看重了状元郎,更是在丈夫遭遇不幸后,忍辱负重,最终选择了以身殉情,这份柔中带刚的特质可谓鲜明。
邂逅马兰是在一次偶然,杨洁在观看她的戏曲录像时,顿时灵光一现:“就是她!”然而,马兰作为安徽黄梅戏剧团的当红花旦,当时并未考虑涉足影视演出。杨洁拨通了电话,剧团领导却直截了当地拒绝了:“马兰要去乡下演出,没空!”
换做旁人或许就此打住,但杨洁可不是普通导演。她为了将这一角色完美呈现,毅然决然地亲自前往安徽,苦苦哀求、屡试不爽:“就拍三天!飞机接送,绝对不会耽误她的演出!”最终,剧团虽然勉强同意,但条件是不能选择火车,必须包机往返。
听现在的观众会觉得两万块包机不算什么,但得知道,那是1986年呀!剧组的经济状况堪忧,全体演员一碗面条过日子,白骨精的骷髅道具还是用乒乓球拍的泡沫拼凑而成。但杨洁不惜成本,咬牙坚持,毕竟没有殷温娇抛出的绣球,唐僧的身世故事就无法圆满。
在马兰抵达剧组的那一天,整个剧组都涌出来围观这位“天价演员”。穿着戏服的她静静站在那里,不言而喻地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她用手腕轻轻一挽,那恰到好处的“兰花指”更显出她的优雅;而在抛绣球的瞬间,眼睛低垂再猛然抬起,宛如古代闺秀般,既害羞又大胆。
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她丈夫遇害那一个瞬间,马兰被人按在船头,虽然眼泪在眼眶里转了好几圈,却硬是没掉下来,那种“憋着哭”的演绎方式,反而令人更加心碎。三分钟的戏份结束后,马兰便毫不犹豫地回到了她的黄梅戏舞台。
在她的心中,或许影视剧的镜头是别人的,但戏台才是属于自己的。如今再回顾这段精彩片段,弹幕上常常会飘过一句话:“这才是真正的艺术家,三分钟的表现足以让别人怀念一辈子。”
真让人感慨,杨洁导演为那三分钟支出的两万块,换来了39年后我们仍在热烈讨论的经典。而如今的剧组,手握几亿元的投资,却难以再找到那种“眼波会说话”的优秀演员。或许正如网友所言:“并不是那个时代的演员有多么神奇,而是他们愿意在角色上倾尽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