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老广对当今的广东电视台表示不满,认为其节目质量显著下滑,无论是综艺、电视剧还是新闻节目,均难以与昔日辉煌相比。然而,回顾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广东台却是一个盛况空前、精彩纷呈的时代。自制综艺不仅在形式与内容上引领着内地潮流,电视连续剧更是成为了那一时期广东人文化生活的珍贵财富。如果说《万紫千红》是早期综艺的代表作,那么电视剧《万花筒》无疑是那个时代的璀璨明珠,至今令人难以忘怀。
1986年首播的《万花筒》,以广州万花巷几户人家之间的生活琐事为主线,深刻反映了改革开放初期广州人的生活状态与思想变迁,展现了岭南地区丰富的风土人情、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该剧的语言幽默风趣,通俗易懂,主要以粤语对话,浓厚的市井气息让观众倍感亲切。
该剧一经播出便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成为雅俗共赏的品牌栏目,是广东电视台众多剧目中知名度最高、观众覆盖最广、广告效益最好的节目之一。长期以来,《万花筒》的收视率维持在80点以上,造就了轰动一时的“万花筒现象”。
在《万花筒》中,主要演员多为广东本土人才,其中一部分来自广东电视台,另一部分则是佛山话剧团的成员。鲁牛、陈碧姬、孔宪珠、关曼莉、吴元标和林星云等主演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胜伯、阿冰、阿昆和阿昌等角色至今令人难忘,随着39年的光阴流逝,他们如今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呢?
胜伯是剧中公认的男主角,他的慈祥和正直使他成为万花巷的灵魂人物。这位居委会主任不仅性格幽默风趣,还热心助人,受到观众们的广泛喜爱。在邻里关系中,胜伯发挥了不可或缺的协调与帮助作用。
饰演胜伯的孔宪珠,曾在退休前担任广东粤剧院的粤剧演员,并参与了该剧的导演工作。演出时已年满63岁,其演艺生涯与《外来媳妇本地郎》中康伯的饰演者龚锦堂相似,都是在退役后因角色而成名。孔宪珠在许多影视作品中担任过主要角色,如《绝响》、《女人街》、《安居》、《鸦片战争》和《情满珠江》等,其电影《绝响》还曾荣获金鸡奖“最佳男主角”提名。不幸的是,孔宪珠于2014年因病去世,享年91岁。
娇妈则是剧中生动的人物,她运营着“时新成衣店”,独自抚养三个儿子。其中由郭昶扮演的雄仔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作为巷子里的“情报中心”,娇妈掌握着邻里之间的各种消息,精明能干的她面临生计时总能与顾客讨价还价。信仰迷信的她,常常以泼辣的个性撑起家庭,成为孩子们的依靠。
陈碧姬以其鲜活的演绎生动地展现了改革开放初期广州市井母亲的生存智慧与生活哲学。因精彩的表现,观众习惯称呼她为“娇妈”。剧中,她与王医生之间斗智斗勇,产生的化学反应常常令人捧腹。
陈碧姬还曾参演《公关小姐》、《冷暖两心知》和《过埠新娘》等作品,荣获全国第一届“金鹰奖”和中南六省“金帆奖”的一等奖等诸多荣誉。不幸的是,陈碧姬于2022年因病去世,享年79岁。
王医生则是剧中的一位好医者,仁心仁术,常常为邻里馈赠药物。他不仅在身体上帮助大家,还是解决心里问题的良师益友。他的饰演者吴元标是一位国家一级演员,他塑造的角色涵盖了正邪,留下了深刻的表演教材。他还参与了《乱世香港》、《冷暖两心知》和《不亦乐乎》等剧作,同时在讲古界也有不小的造诣。他在2017年因病去世,享年79岁。
雄仔热切希望赚大钱却缺乏踏实精神,他的浮躁与娇妈的勤劳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家庭内部的代际差异。郭昶在剧中一角使他在广东地区获得了极高的知名度,但他最为人熟知的角色是《外来媳妇本地郎》中的康祈宗。郭昶是广东第一个登上央视春晚舞台的演员,却于2006年因胃癌去世,年仅50岁,令人扼腕叹息。
胡科长是剧中的另一重要角色,一个热爱打官腔但为人公正的小干部,蒋智文出色地演绎了这一形象。在《万花筒》停播后,他还主演了《胡科长下海》,进一步丰富了角色的内涵。蒋智文在拍摄期间担任佛山话剧团团长,并且参与了剧本的筹划工作。遗憾的是,许多观众证实他已离世多年。
除了这些角色,导演之一的刘效国也已去世。他在《万花筒》中演出的小角色为观众所熟悉,尤其是在《外来媳妇本地郎》中扮演的赵处长。如今,剧中仍健在的鲁牛与林星云在多部作品中仍然活跃,继续为观众带来欢乐。此前被传已去世的陈祥生,其实仍偶尔参演活动,状态较为半退休。
作为一代广东人的共同记忆,《万花筒》的原版录像因火灾而损毁,如今难以再次回味,仅存一些集数及演员们的口述回忆。剧中角色的命运交错,宛如万花筒般展现人生的多彩与无常。胜伯的慈祥、娇妈的生意头脑、王医生的良心和雄仔的活力,虽然角色已在银幕上定格,但演员们通过艺术延续着观众们心底的美好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