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导演的处女作,有人把它当作“练手之作”,却也有人一上来就震撼全场,直接奉献出展现个人才华、独特风格和创作视野的力作。下面这些影片,就是这样一批一炮而红的经典首作。
先来聊聊1992年的《落水狗》(Reservoir Dogs),昆汀·塔伦蒂诺的导演处女秀。影片讲的是一群劫匪策划钻石抢劫,却因卧底混入团队,局势变得扑朔迷离。昆汀标志性的犀利对白和对流行文化的致敬,在这部片里体现得淋漓尽致。紧凑又别具一格的叙事手法,让它迅速成了独立电影界的爆款,也为昆汀后来打造《低俗小说》《杀死比尔》等神作奠定了基础。
回到1984年,科恩兄弟的《血迷宫》首次亮相。酒吧老板策划杀妻计划,反被卷入一场错综复杂的阴谋。黑色幽默和悬疑气氛融合得相当巧妙,科恩兄弟凭借这部处女作展现了他们把复杂故事搬上银幕的非凡功力。由此开启了他们一系列经典之路,《冰血暴》《老无所依》都可追溯到这儿。
1988年,张艺谋凭借《红高粱》惊艳影坛。故事发生在抗战时期的山东高密,巩俐饰演的九儿命运坎坷,与姜文扮演的余占鳌相互扶持,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影片用浓烈的红色调,鲜血与火光渲染出史诗般的视觉盛宴,开创了中国电影视觉叙事的新纪元。《红高粱》拿下柏林金熊奖,开启了张艺谋辉煌导演生涯的序章。
2017年的《伯德小姐》(Lady Bird)则是格蕾塔·葛韦格的处女作。片中高中女生克里斯蒂娜挣扎于青春和家庭矛盾,梦想逃出小镇去纽约。凭借真实细腻的情感描写和青春成长的共鸣,该片收获了多项奥斯卡提名,也让葛韦格一跃成为新生代导演的代表,后来她还拍了《小妇人》《芭比》等佳作。
1977年,大卫·林奇用一部超现实恐怖片《橡皮头》(Eraserhead)震撼电影圈。主角亨利在肮脏阴暗的工业城市中挣扎,抚养怪异的孩子。林奇独特的视觉意象和迷幻配乐让这部片成为实验电影里的经典,奠定了他作为超现实主义大师的地位,后来《蓝丝绒》《穆赫兰道》等作品都承袭了他的风格。
索菲亚·科波拉1999年的处女作《处女之死》(The Virgin Suicides)描绘了五个少女被父母隔离后引发的悲剧。梦幻的画面和忧郁的配乐,呈现出青春的脆弱与孤独。克斯汀·邓斯特的表现令人难忘,也让索菲亚·科波拉以独特视角崭露头角,之后她又带来了《迷失东京》等作品。
法国新浪潮经典《四百击》(Les Quatre Cents Coups)出自弗朗索瓦·特吕弗手笔,1959年讲述了小男孩安托万被家庭冷漠和学校压迫逼得离家出走的故事。影片以真挚质朴的视角捕捉少年叛逆,开创了自传式叙事,成为新浪潮的重要代表,也开启了特吕弗光辉的导演生涯。
再看2017年一部社会话题浓厚的恐怖片《逃出绝命镇》(Get Out),乔丹·皮尔导演处女作。年轻黑人男主拜访白人女友家族,逐渐发现背后暗藏恐怖秘密。电影巧妙融合悬疑和社会评论,揭露种族主义,票房与口碑双丰收,使乔丹成为当代恐怖电影新星,也引发了好莱坞关于种族偏见的广泛讨论。
2001年的《死亡幻觉》(Donnie Darko)由理查德·凯利执导,讲述问题少年遭遇穿兔子服神秘人物预言世界终结,展开一场穿越时间与现实的迷离旅程。影片融合心理惊悚与科幻元素,开创了烧脑 cult 经典,虽然上映时票房不佳,但后续录像带热销,成为心理惊悚粉丝的必看神作。
1998年,达伦·阿伦诺夫斯基用黑白影像打造了心理惊悚片《死亡密码》(π)。数学天才痴迷破解宇宙秘密,逐渐陷入偏执与疯狂。影片节奏紧凑,剪辑快速,配乐催眠,呈现出极具冲击力的视觉和心理体验,阿伦诺夫斯基也因此确立了其独特导演风格,为后来的《梦之安魂曲》《黑天鹅》铺路。
1941年,奥逊·威尔斯年仅25岁时拍出了《公民凯恩》(Citizen Kane)。影片通过非线性叙事和深焦镜头技术,讲述报业大亨复杂人生,被视为电影史上的革命性作品。威尔斯不仅导演,还主演并参与剧本,影响深远,是全球电影教育的典范。
最后是1998年盖·里奇的《两杆大烟枪》(Lock, Stock and Two Smoking Barrels),四个朋友因赌债欠下黑帮巨款,决心抢劫翻盘,却引发一连串笑料百出的混乱。影片节奏明快,充满机智黑色幽默,掀起英国犯罪片新浪潮。盖·里奇之后的《偷拐抢骗》《绅士们》都继承了这种风格。
这些导演的处女作,有的如惊雷炸响,有的细腻入心,但无一不是各自才华的绝佳展现。你最爱哪一部开山之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