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一部电影《牧马人》引发了超过1.3亿人次的观影热潮。那个年代,网络尚未普及,娱乐方式也远不如今天丰富,一部电影就能引发如此轰动,可见它的巨大影响力。而这部影片的两位主演,朱时茂和丛珊,凭借出色的演技和深厚的默契,成为了许多人心中的“时代偶像”。
在1982年,朱时茂还只是福州军区话剧团的一名演员,年纪不小,可谓是“老前辈”。而丛珊,正是中戏的在读学生,年轻而充满潜力。导演谢晋的眼光独到,一眼便看中了他们来饰演“许灵均”和“李秀芝”。为了让这对来自大城市的年轻演员更好地理解牧民的生活,谢晋导演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将他们送到宁夏西北的牧场体验生活。
这不是度假,而是彻底的“体验式生活”:没有舒适的酒店,也没有大餐,朱时茂和丛珊每天与牧民一起吃住、放牧、骑马。对丛珊来说,这简直就是一场“变形计”。她从未做过农活,刚开始连抱个孩子都不顺手,做家务更是一团糟。谢晋导演的用心良苦,他特地安排了剧组中已经为人母的女演员来指导丛珊,帮助她快速适应角色。不得不说,导演的细心和演员们的努力,帮助丛珊逐渐完成了从青涩学生到“李秀芝”的蜕变。
而朱时茂也没有袖手旁观,他不仅教丛珊骑马,还不忘在丛珊手上起了血泡时悉心照料,展现了“许灵均”式的暖男风范。为了打破与比自己小10岁的丛珊演夫妻时的尴尬感,谢晋导演另辟蹊径,让他们在20天内创作了10个小品,通过演绎“许灵均”和“李秀芝”从陌生到相爱的过程。这个方法真是巧妙,不仅让两人对角色的理解更加深入,也拉近了彼此的距离,为后来的默契配合奠定了基础。
在广袤的草原上,两人骑马驰骋,清晨的雾气中,他们一起去寻找蘑菇,日日相伴,逐渐从陌生走向熟悉,彼此间的信任和默契也在无形中增加。朱时茂后来回忆道,这段生活体验给了他许多创作灵感,牧民们的淳朴和真诚,让他更加深入地理解了“许灵均”这一角色。而丛珊则通过这段磨砺,逐步从一名青涩的大学生成长为一个成熟的角色诠释者。
《牧马人》上映后,这对荧幕夫妻迅速爆红,成为了那个时代的“顶流”。丛珊凭借“李秀芝”这一角色赢得了广泛的认可,许多人甚至觉得,他们在现实中也应该走到一起。尤其是丛珊在电影中那段学写字的情节,她依偎在朱时茂怀中时,娇羞的模样让无数观众为之心动。朱时茂也将“许灵均”复杂的情感演绎得淋漓尽致,尤其是在摘下帽子的那一幕,眼泪悄然滑落,展现出多年来积压的情感。
电影结束后,虽然朱时茂和丛珊没有频繁再度合作,但他们一直保持着深厚的友谊。这段友谊比影片中的“爱情”更加长久。在2013年,《牧马人》剧组的演员们重聚参加访谈节目《鲁豫有约》时,朱时茂毫不掩饰地夸奖丛珊为人单纯、低调,并开玩笑地为她“征婚”。丛珊则以幽默回应,称“谁都配不上他”。他们之间的互动充满了相互的调侃与欣赏,这份友谊让人忍不住羡慕。
在节目中,丛珊还回忆起拍摄时的一些花絮。她透露自己拍的第一场戏就是哭戏,但当时怎么也哭不出来。导演一度准备给她上眼药水,而牛犇老师坚持让她自己调动情绪,反复对台词,直到她真的流下了眼泪。从那时起,丛珊再也不需要依赖眼药水,哭戏对她来说变得得心应手。
可以看出,两人之间的感情已经深深地超越了荧幕上的夫妻关系,尽管未曾走到一起,但他们的相互成就和友情却一直持续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