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阿拉纽特)
近年来,国内影视圈头部资源的高度集中成为引发争议的焦点,尤其在男性演员的选角上,这种现象尤为明显。雷佳音频繁出现在大制作电影和剧集中,成为“霸屏”代表,虽备受争议,但根源并非他个人,而是行业生态的结构性问题。
从2023年至今,雷佳音主演的电影达六部,票房累计超过125亿,涵盖春节档、暑期档、国庆档等多个重要档期,频繁亮相使他成为观众诟病的“刷脸”演员。然而,纵观其小荧屏曝光率,雷佳音主演剧集自2022年《天才基本法》后已有三年空档,综艺节目更是四年未见,整体曝光并不夸张。
不少声音批评他与角色不够契合,例如电影《酱园弄·悬案》中饰演的反派警察局长薛至武,以及《长安的荔枝》中本该在其舒适区的“小吏”李善德表现也受到争议。但这些问题更多源于剧本和角色设计的缺陷,而非雷佳音本身演技不足。
作为上戏科班出身的演员,雷佳音具备扎实的台词、表情和肢体表现能力,身上兼具朴实与机敏两种矛盾特质,能够胜任多样角色。金鹰奖、白玉兰奖、飞天奖视帝称号,以及金鸡奖影帝头衔,均证明他的实力绝非“资源咖”或“金主充值”所能解释。
在市场层面,雷佳音因多部爆款剧集如《我的前半生》《长安十二时辰》《人世间》,积累了极高的国民认知度,形象亲和力强,老少皆知。电影票房方面,他虽非单靠个人号召力吸金,但凭借稳定表现,赢得了资本的信赖。尽管有人认为他的部分作品如《刺杀小说家》依赖特效,《坚如磐石》和《第二十条》依赖张艺谋的光环,雷佳音只是“搭便车”,但他的高亲和力和不劝退路人的形象,本身就是宝贵的市场竞争力。
此外,雷佳音的性格谦逊、情商高,圈内人缘极佳。他勤奋敬业,不摆架子,主角配角皆能胜任,这种职业素养令导演和制片方极为青睐,这正是他背后“资源”得以积累的关键。
关于“刷脸”频繁的现象,其实是因为市场中缺乏既有演技、又有国民度和良好职业态度的男性演员。资方保守倾向选择已被市场验证的安全牌,雷佳音自然成为首选。如果不选他,转而选郭京飞、李光洁、刘奕君等同样优秀的中生代演员,又往往无法获得制片方的通过。这种“池子”里演员选择少的局面,是整个行业的通病。
观众对雷佳音的反感,某种程度上是“审美疲劳”的表现。自2017年凭借《我的前半生》爆红以来,雷佳音的事业发展可谓顺风顺水。按照物极必反的规律,舆论反弹在所难免。有些观众虽然并非因演技或作品质量而反感,而是纯粹“看烦了”他的频繁出现。
雷佳音的“戏带人”属性,也让他难以像吴京、沈腾、王宝强那样以鲜明的个人特质撑起整部作品。他在《刺杀小说家》《坚如磐石》担任男一号时,气场略显平淡,角色存在感不足,这助长了他“资源咖”的争议。同时,他的外貌并非传统帅哥类型,电影《酱园弄·悬案》中痘坑的妆效引发部分女性观众不适,也暴露了他的形象短板。在国内中生代男演员中,靠实力而非颜值立足的现象普遍存在。
然而,归根结底,雷佳音不应为行业缺乏更多优质演员背锅。若有足够多兼具实力、国民度和颜值的演员,何至于让他如此“刷脸”?
对演员曝光度的控制也值得探讨。电影明星为保持神秘感和逼格,通常需避免过度曝光。好莱坞老牌巨星丹泽尔·华盛顿曾建议年轻演员迈克尔·B·乔丹减少曝光,以免过度消耗新鲜感。虽然中国娱乐圈环境不同,且雷佳音的电视剧和综艺曝光也有助于提升亲民形象,但过度频繁的出现无疑会引发观众疲劳。张译2023年七部作品集中亮相,最终选择暂时息影的决定,也给行业敲响了警钟。
总体而言,雷佳音之所以“刷脸”,是行业资源分配、选角生态以及市场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他的实力和职业态度值得肯定,但面对观众审美疲劳,适当调整曝光频率,或许是今后保持竞争力的关键。
版权声明:本文为@影吹斯汀独家原创稿,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抄袭或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