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黄杨钿甜身上的230万天价耳环事件,竟然在一片哗然中悄然过去了一个半月。纵使调查结果迟迟未出,连耳环真假都成了一笔悬疑。难道鉴定这玩意儿那么难吗?其实并非如此,说白了,就算给高仿圈,这事儿也是分分钟的事情,更何况可以直接查到耳环的购买记录。总结来说,此次事件的结果就是结束了,却并没有明确的结论。
很多人早就对这样的收尾有所猜测,黄杨钿甜因此获得“雅安公主”的称号,也正体现了这一残酷现实。230万的耳环夸张吗?如果说这个耳环不是单独出售,而是买下一个价值2000万的套装后获得的,大伙儿又会作何感想?事实就是如此,这个事件的真相远超了网友们的想象,哪怕是停捐潮的出现,也未能改变什么。
而停捐的人可不是随口一说,而是纷纷晒出证据。这波自发的抵制潮从5月持续到6月,反映了网友们对黄杨钿甜的不满。说到底,普通人进行捐款,信任的建立需要岁月,却也容易在瞬间崩塌。让黄杨钿甜逃脱的代价之大,个人觉得实在令人咋舌。
尽管如此,黄杨钿甜的耳环事件还是不了了之,公众的不满无可避免。在市监局一句“黄杨钿甜爸爸退股合规”后,一切都画上了句号。至于黄杨爸爸为何连夜退股、耳环是真是假,这些问题早已无人问津。某种程度上,这就像一辆装载违禁品的车,最终却因超载问题被查,这明显是不搭调。
更具嘲讽意味的是,黄杨钿甜新剧《雀骨》即将在7月开机。观众们,不禁要问,这还有人愿意捐款吗?难道花钱让别人买耳环就是对她的支持吗?如果之前有人天真的捐款,现在都该醒悟了。此次事件显示出的影响力,令人震惊。不少捐款者若稍有质疑,便会被贴上“仇富”的标签,这就是现实。
网友们虽然难以改变社会风貌,但至少可以选择不观看黄杨钿甜的作品,这已经是最有效的抗议。毕竟,公众人物的存在是靠观众的支持,而天价耳环事件虽被压下,但无法压制网友们的良知。正如水能载舟也能覆舟,黄杨钿甜最终要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她如今的处境,真的是咎由自取,炫富的代价就是如此。
年仅17岁的她,已出演了33部剧,但未能创造出一个经典角色,或一个经典瞬间,简直是典型的“烂泥扶不上墙”。这也是为什么尽管拍摄了那么多作品,黄杨钿甜的心性仍未显著提升,她依旧爱炫耀、爱显摆。实际上,她对机会视若无物,只能通过炫富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结果却是玩火自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