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瑞士“尊严屋”里,85岁的傅达仁面对镜头,微笑着举起盛着致命药剂的玻璃杯,开玩笑道:“要一口闷吗?分两口喝行不行?”他的一句轻松调侃,仿佛依旧是主持节目时的幽默风采。紧接着,他仰头一饮而尽,药液滑入喉咙,最终进入了他沉睡的身体。两分钟后,他在儿子傅俊豪的怀抱中,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傅达仁的死像一部跌宕起伏的剧。他从山东济南的一名孤儿,成长为篮球国手,后来又转型为著名的体育解说员。1980年代末,凭借其犀利的语言与风趣的解说风格,傅达仁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名人。在1991年央视春晚,他与妻子郑正钰合演的小品《山东大实话》更是令全国观众捧腹大笑,事业达到巅峰。然而,命运的急转弯在2016年悄然降临。
83岁那年,傅达仁开始高烧不退,经过一番检查,医生给出了令人绝望的诊断:胆管梗阻。刚做过支架手术,他又遭遇了“胰脏癌晚期”的噩耗——医学界视其为“癌王”,五年存活率仅5%。曾经身高1米86、体格健硕的他,身体迅速被病魔侵蚀,变得皮包骨,仅重49公斤。
在疾病的折磨下,傅达仁逐渐丧失了生活的能力,几乎整日躺在病床上,忍受着疼痛的折磨。麻醉剂的剂量一度从每日一针增加到三针,单次剂量达到15毫升,但依然无法有效缓解他那剧烈的痛苦。傅俊豪目睹父亲因癌症摧残而痛苦不堪:“他睁眼时,要么躺在病床上,要么急忙跑去厕所,而痛苦让他几乎无法自持。”
有一夜,傅达仁从床上跌落,无法动弹,趴在地上哭泣:“我想活活不成,想死死不了啊!”那一刻,父亲的痛苦令傅俊豪深感绝望。傅达仁终于提出了“安乐死”这一极端的选择,震惊了整个家庭。傅俊豪不愿接受,跪在病床前承诺:“只要有一线希望,我绝不会放弃您。”他试图通过安排父亲画画、创作,来转移父亲的求死念头。傅达仁确实创作了50幅油画,还完成了自传,然而深重的病痛让这些努力变得微不足道。
终于,一次止痛剂的注射引发了严重的副作用,傅达仁全身抽搐、翻白眼,呕吐不止,经过急救后依然无法停止痉挛。医生坦言,即便进行手术,成功率仅有50%,即使手术成功,也只能靠插管维持生命。看着曾经在篮球场上单手扣篮的父亲,如今蜷缩在床上不停颤抖,傅俊豪终于泪流满面,心如刀割:“是我们太自私了……”
在无奈和深切的痛苦中,全家决定前往瑞士寻求安乐死。经过初步的评估,傅达仁准备结束自己的生命,但由于傅俊豪的紧急应对谎称父亲发烧,最终将其带回台湾。然而,癌细胞并未因此得到遏制,傅达仁的病情愈加恶化,体重急剧下降,面容憔悴。
2018年6月2日,傅达仁录制了最后一段视频,宣布:“这次去瑞士,不回来了!”临终前一夜,他要求家人穿着正装举行派对,哼着歌切蛋糕,还即兴解说虚拟篮球比赛,甚至幽默地调侃工作人员:“毒药啥味儿?甜的我多喝两杯!”第二天,他进入了“尊严屋”,接受了那两杯药液:一种止吐剂,可以反悔;另一种是致命的药物,终结他的生命。
傅达仁轻声说了句“再见啦”,一口饮尽药液,倒进了儿子的怀抱。傅俊豪轻抚着父亲的背,那一刻,他仿佛看见父亲像婴儿一样安静地入睡,仿佛还会醒来。然而,这一切只是他最后的梦境。300万台币换来的死亡,在镜头之外给生者留下了深刻的烙印。一年后,傅俊豪公开了父亲临终的视频,并含泪忏悔:“曾经怪他自私,现在才明白那种痛苦远超想象。我最后悔的,是让他多忍受了那些日夜……”
傅达仁离世后,家庭中的复杂情感依然在蔓延。他身后有两位女性:法律上的妻子郑正钰,以及与他有着深厚情感的陈秋萍。陈秋萍曾是傅达仁的红颜知己,两人在17岁时便相识,60岁时才生下他的孩子。三人在傅达仁生前共度了三十载岁月,最终一同陪伴他走完人生最后的路。
傅达仁的骨灰安葬在台湾新北市,而他的安乐死事件引发了广泛的伦理争议。一些人痛斥这种做法为“不负责任”,但也有更多人开始反思:当医疗手段已无法延长生命,只能延续痛苦,是否体面的离去才是对生命的最后尊重?
傅俊豪的悔恨揭示了那种深深的两难困境——作为儿子,他希望能挽回亲人一线生机,但现实却让他目睹亲人在病榻上丧失尊严。七年过去了,傅达仁的安乐死画面依然深刻烙印在所有人心中,也为社会提供了一个广泛讨论的空间——究竟什么才是最尊严的告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