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淬火年代》由张新成与宋祖儿主演,目前正于央视黄金频道周一至周五的时段热播。这部剧自制造业的视角出发,讲述了1998年,德国归国的机械工程师柳钧,为了继承父亲的事业,接下了前进厂的重担。故事的核心是柳钧在困境中寻找突破的过程,以及他为中国制造业所做出的贡献。
剧情发展至今,柳钧已经独立完成了RF系列的研发,涵盖了从合金选材到车工、再到设计的方方面面。然而,他父亲的小工厂无法满足高精密生产的需求,最终只能选择委托市一机进行代加工。而就在设计完成之际,柳钧的创新成果却遭到不正当的觊觎,潜在的抄袭者四处打探他的设计细节。为了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柳钧提前申请了专利,并通过德国助手制定了极为严苛的合同条款。
然而,代加工过程中,小动作层出不穷,柳钧的工作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逐渐产生了深深的疑虑。直到第一批产品顺利出货,然而结算结果却依旧微幅亏损。父亲柳石堂安慰儿子后,立即赶往推销,然而却被告知市场竞争者出价低于自己20%。此时,柳钧正在钱宏明家逗弄刚出生的女儿,突然接到市一机汪总工的电话,得知市一机已经将他的设计成果完全仿制,且实验参数和测试结果一模一样。这一消息让柳钧立刻联想到,自己的实验记录本曾被周阿姨拿走过,泄密的途径也许正是她。
面对这一切,柳钧决定起诉林岳,但由于没有律所愿意接手这起案件,他只能选择自己对簿公堂。然而,就在诉状递交后不久,前进厂却迎来了稽查。柳石堂对儿子说,这么多年税务上没有任何问题几乎是不可能的,这正是他的软肋。在无奈的情况下,柳钧只能撤回起诉。
最终,柳钧的自主研发产品被市一机以低成本仿制,尽管研发的投入尚未回本,但他依然决心为自己的理想而战。父亲柳石堂一再劝说他,劝他放下与林岳的争斗,毕竟外界的竞争从未间断。可是,这一次的亏损让柳石堂无法坐视不管,最终决定找钱宏英商量出售厂房以填补财务上的空缺。
此时,余珊珊主动联系柳钧,交给了他市一机最近谈成的两个最大外商资料,并向他透露,仿制的工厂内不少员工对柳钧抱有同情,不满林岳的行为。她还透露,自己将在公司工作满一年后就离开,这也让柳钧感到她并不需要担心连累到自己。
柳钧决定稍作休息,去探访当年的大学导师,父亲误以为他因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心灰意冷,主动提出让他休息调整。而柳钧带着自己研发的技术成果,去到母校找导师寻求帮助。导师听后非常赞赏他,回忆起当年偏爱柳钧,称他的能力配得上这种偏心。柳钧向导师透露,自己正面临着资金困境,希望通过技术转让的方式获得资金支持,并提出了每家企业5-10万元的技术转让费。
在导师的推荐下,多家供应商迅速投入生产,而这一步骤打破了技术壁垒,让柳钧的产品迅速形成价格优势,将市一机远远甩在了后头。林岳还在得意于自己仿制的产品能迅速占领市场时,接连收到来自供应商的函件,要求降价或退货。林岳一时之间气愤异常,却依然无法预见到更大的危机即将降临。
这场博弈,柳钧算是狠狠回击了林岳,虽然这只是其中的一局,但他却让林岳意识到自己从未低估过的对手,才是最可怕的威胁。
柳钧的真实身份和背景,远比林岳所想象的要复杂得多。作为德国机械工程博士,柳钧在德国研究院有职位,手下有助理。他回国时,并非辞去工作,而是停薪留职。更为重要的是,柳钧从未断绝过与德国的资源和人脉联系。柳钧能够获得博士学位,得益于他大学导师的推荐信,而德国的学位本身就极为难得,能够在短短六年间顺利毕业并进入职场,柳钧的能力不容小觑。
一位优秀的导师,掌握的资源无可估量。导师能够为柳钧提供推荐信,证明他在行业内的威望。导师引荐的企业,几乎都是他一手培养出来的学生,形成了紧密的圈层互助。柳钧若是在90年代末未能拥有家境支持,单凭导师的帮助,也能轻松进入一流单位。这种“名校效应”如今依然存在,北大、清华毕业的学生在创业时,能够轻松找到资金支持,不必拿着计划书去求投行,只需要联系学长就能解决问题。
今天,名校的圈层效应愈发明显,进入一家优秀公司,往往意味着拥有一个强大的校友网络。985、211、C9的排名在如今的职场中也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学校的背景直接决定了职场发展的起点。
如今,高考的分数线陆续公布,数百万考生即将迈入人生的另一个重要阶段——填报志愿。志愿的选择,往往比高考成绩更加重要。许多人在当年因懵懂选择了自己并不喜欢的专业,今天依然感到后悔。希望每一个考生都能像柳钧一样,在志愿的最后一关中做出符合自己理想的选择。
那么,面对柳钧的这场反击,你有什么看法呢?你认为他应当忍气吞声,还是应该继续斗争?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与我们一起分享你的想法,也感谢大家的点赞、转发、收藏和关注。
文/小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