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嘉怡,这位56岁的演员,近年来几乎成了“反派”的代名词,但他饰演的角色从来不落入脸谱化的窠臼。《长安十二时辰》中,他饰演的唐玄宗颠覆了帝王威严的形象,带着驼背、飘忽的眼神,将一个年老的君主的猜忌和荒唐演绎得淋漓尽致。而在《长安的荔枝》里,他饰演的海盗出身的刺史何有光,一个大字不识几个却对财富充满贪欲的角色,同样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为此,冯嘉怡甚至从自己的私人收藏中挑选了鎏金貔貅的道具,令人感叹他对角色的深度理解:“你炫耀的,暴露了你内心的不安。”
在《以法之名》里,冯嘉怡将“公安局长”许言午这一角色的复杂心理刻画得精准到位,甚至为此专门写下了上万字的人物小传。这位从基层一步步爬升的官员,内心充满恐惧,一方面抓住权力的尾巴,另一方面又害怕被时代抛弃。冯嘉怡通过细腻的演绎,把许局长的每一个微表情都变成了深刻的解读空间,使得这个角色更显立体。
而冯嘉怡的身价与其所饰演的角色的反差,也让人对他产生了更多的好奇。人们戏称他为“最贵龙套”并非空穴来风。作为一个拥有50亿资产的商业帝国的老板,他却常年穿梭在剧组,为每集不到二十分钟的戏份奋斗,每次拍戏时,他总是开着路虎、揽胜进片场,拎着保温杯走向片场。剧组的副导演常常会开玩笑:“冯老板,今天拍三小时,片酬三千,够油钱不?”他总是一笑置之:“差远了!就当来郊游呗。”有一次,他甚至忘记领取劳务费,剧组财务打电话给他时,他却愣是反问:“演戏还能拿钱?”这种态度让他成为了娱乐圈中的另类存在。
冯嘉怡的富豪身份与他甘于做“龙套”演员的矛盾,源于他童年的梦想。小时候,冯嘉怡生活在北京的胡同里,家附近有一个常年放映电影的小礼堂。每当银幕亮起,他便被荧幕上那些生动的角色所吸引,沉浸其中。但当他把演员梦告诉父母时,却被送往澳洲学商。尽管身处异乡,冯嘉怡并未放弃演员梦,他在餐厅后厨洗盘子,省下每一分钱偷偷报表演班。1996年,他带着积蓄回国投身演艺圈,但他的处女作却胎死腹中。十年沉寂后,冯嘉怡终于遇到了导演滕华涛,才迎来了事业的转机。2006年,他凭借电视剧《双面胶》中的黑心医生“谭一刀”一炮而红,连同剧的海清都忍不住打听:“这人戏这么好,怎么找来的?”
冯嘉怡身为商业帝国的老板,却能将自己在戏中的身份与公司总裁的身份轻松切换。他曾在拍摄《好先生》时,见导演为找场地发愁,立马拍板:“去我那儿吧!”剧中餐厅经理的场所,正是他名下的产业。冯嘉怡的双面人生对于他来说早已成为一种自如的生活方式。就像他自己在《长安的荔枝》中说的:“就像运送鲜荔枝,既要保持果壳完整,又要让果肉新鲜,火候分寸全在掌心。”
冯嘉怡的演艺道路已经走过十九年,他从不改变初心,始终把“戏比天大”当作自己的信条。即使在剧组里蹲在路边和群演一起吃盒饭,他也能找到快乐:“剧组的盒饭比秘书预定的大餐好吃多了。”而当同龄演员纷纷演起“国民老爸”时,冯嘉怡仍在为每一个反派角色付出心血。就像他所说的:“商海教会我,人生没有永远的赢家,但角色可以永生。反派不仅仅是用来吓人的面具,更是照见人性幽微的镜子。”
在冯嘉怡看来,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是一种幸福。作为一个非科班出身的演员,他通过近乎偏执的钻研弥补了自己在专业上的短板。当如今的流量明星忙着争抢资源、立人设时,冯嘉怡仍然在各大剧组中,默默地为每一个反派角色倾注热情。对于他来说,那些在片场吃盒饭的时光,才是最奢侈的时光。站在名利场的喧嚣之外,冯嘉怡用19年的演艺生涯证明了真正的表演艺术,源自内心那份不计得失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