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前,那个美国抓捕未果,入籍俄罗斯的斯诺登,如今过得怎样?

12年前,那个美国抓捕未果,入籍俄罗斯的斯诺登,如今过得怎样?

1983年,爱德华·斯诺登出生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一个典型中产家庭。父亲是海岸警卫队的军官,母亲在马里兰州的法院工作,两人都有着稳定的工作和体面的收入。在这种充满保障的家庭环境下,斯诺登的成长充满了安逸与宁静。他的邻里多为政府高层或军职人员,生活圈子里常常充斥着高尔夫、政治讨论等活动,显得既优雅又封闭。在这样的环境下,斯诺登的童年和青少年时期似乎总是比他人多了一份安稳和优势。

从小,斯诺登就表现出不同寻常的天赋和兴趣。他的家庭背景和成长环境让他早早站在了时代的肩膀上。1999年,斯诺登的家庭搬到了马里兰州的埃利科特市,这个城市靠近华盛顿,是大量联邦政府雇员的居住地。这里的生活更具压力和竞争,而这也让斯诺登的兴趣开始偏离主流。他不再关注课堂内容,反而对电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几乎一坐就是好几个小时。斯诺登开始自学代码,拆卸组装电脑,探索各种系统漏洞,沉浸在网络世界中如鱼得水。

然而,除了对科技的狂热,他还对东方文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阅读佛经,练习太极,沉迷武侠电影,甚至自学中文和日语,早期的动漫他也能无字幕原声观看。这样的异国情怀在同龄人中显得尤为突兀,逐渐让他感到与主流文化的疏离,尽管如此,他并未放弃这些爱好。

斯诺登的青春期并不完全顺利。过度沉迷于网络世界,他渐渐疏远了现实生活,高中一度被学校劝退。那时,他的作息完全颠倒,拒绝与外界交流,仿佛整个人都陷入了虚拟世界的深渊。然而,在家人坚持不懈的劝导下,他终于决定回到学校,经过两年的努力,补全学分并顺利毕业。

尽管许多同龄人选择上大学,斯诺登却选择了另一条路。他报名参加了一门远程的在线课程,专注于计算机编程与网络安全的学习,并通过系统的学习成功获得了计算机系统工程师认证证书,这为他之后的职业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与他在技术领域的热情不同,斯诺登家族的军事传统深深影响了他。他的祖父曾是联邦调查局的资深员工,对国家的忠诚与服役精神有着坚定的信仰。受到家庭的影响,斯诺登决定暂时搁置对计算机职业的追求,选择参军报国。

2004年,正值伊拉克战争激烈进行时,20岁的斯诺登应征入伍,加入了陆军预备役,并接受了为期四个月的特种部队基础训练,雄心勃勃地准备成为“军中精英”。然而,在训练过程中,他患上了严重的胫骨夹板症,疼痛难忍,最终被判定无法继续服役。这一打击让他痛心不已,军旅生涯也因此戛然而止。

2006年,斯诺登在技术领域的才华引起了CIA的注意。经过背景审查后,他被招入中情局,进入位于弗吉尼亚州兰利的“全球通信部门”。但他的真正训练并非在公开场合进行。进入CIA后,斯诺登接受了为期半年的秘密特训,这些课程是专门为内部的高端技术人才定制的。刚开始,他以为自己只是技术支持人员,但逐渐发现,培训的内容让他走向了一个更为复杂的方向,逐步将他引向了间谍的角色。

2007年3月,斯诺登作为“技术顾问”被外派到瑞士日内瓦,表面上负责大使馆的网络系统维护,但实际上,他的任务是通过外交掩护执行间谍任务。期间,他亲眼目睹了情报工作的黑暗面——CIA使用秘密手段操控和威胁瑞士金融圈的高层,甚至当地警方也被拉入了暗中协作。斯诺登目睹了这些不择手段的操作后,心中不免生出了强烈的抵触情绪。他原本认为情报工作是保卫国家的神圣使命,但所接触到的却是对人性、隐私和权力的赤裸操控。

2009年底,斯诺登决定辞去CIA工作,他受够了内部的黑箱操作和无底线的行为。虽然他仍然抱有一点幻想,认为奥巴马或许能够改革监控体系,但现实很快击碎了他的希望。新政府上台后,监控系统不仅没有得到限制,反而愈发扩展,授权更加宽松,手段更为隐蔽。这一切让他彻底意识到,政府已然变得无法控制,必须采取行动揭露真相。于是,他决定回到NSA,但这一次他选择了隐秘的身份——戴尔公司的外包工程师。

2010年,斯诺登被派往日本横田空军基地,在那里他接触到了更多高级技术领域的工作。他掌握的权限不断上升,也开始接触更高层级的安全培训与复杂的渗透工具。斯诺登不再是一个普通的网络分析师,而是一个可以使用攻击性技术的“网络幽灵”,可以深入敌国的通信网络,甚至在全球的互联网中踪迹难寻。

2011年,斯诺登回到美国,继续在戴尔工作,年薪突破20万美元。这种待遇在当时看来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高薪,但金钱并未使他沉默,反而促使他更加警觉。他开始意识到,自己所接触到的,不仅仅是单一的监控任务,而是政府与科技公司深度绑定的庞大监控网络。无论是社交平台、搜索引擎,还是邮件服务,几乎每一个线上行为都被NSA悄然捕捉。普通人的隐私不再有安全可言,全球每一条信息流通的渠道都可能是政府监听的入口。

斯诺登目睹了美军无人机如何通过实时监控锁定平民目标的画面,看到系统如何自动追踪、标记个人仅仅因为一次可疑的搜索。他试图在系统中找到“限制”一类的字眼,却发现所有的指令都指向了“扩展”与“覆盖”。他意识到,普通人已经被整个系统完全暴露在了数字化的网格中。

2012年,斯诺登被调往夏威夷,负责管理NSA的监控基础设施。在这一期间,他开始秘密下载那些他认为公众有权知晓的政府文件。斯诺登并没有急于行动,而是小心翼翼地布局,等待合适的时机将这一切暴露于世。

2013年5月,斯诺登带着一个U盘登上飞往香港的航班。他清楚地知道,这些文件一旦曝光,自己的人生将永远改变,而全球也将为之震撼。香港是他的临时庇护所——一个法律体系较为宽松的地方,可以为他争取到时间。他抵达香港后,迅速联系了《卫报》的记者,几天后,《卫报》和《华盛顿邮报》同时发布了关于“棱镜计划”的爆炸性报道。

这一事件震惊全球,多个国家的民众不仅对“被监听”感到愤怒,更对从未被告知过的事实感到震惊。斯诺登一举成为全球新闻头条,他站出来公开宣称:“我只是想让公众知道,政府在他们名义下,究竟做了什么。”很多美国人起初无法相信政府竟会如此大规模地侵犯公民隐私,但随着文件的公开,愤怒逐渐转化为支持,斯诺登被许多人视为“新一代自由的守护者”。

对于斯诺登的泄密,白宫迅速做出回应,试图平息民众的愤怒,称监控计划仅仅是为了国家安全,并不针对普通人。然而,斯诺登揭露的技术细节却让这一说法破绽百出,监控的对象并非恐怖分子,而是每一个普通人。政府很快意识到,斯诺登并非一个简单的泄密者,而是一个掌握整个系统后门的“内部专家”。

斯诺登的逃亡之路开始了。他明白自己已经站在

猜你喜欢

【随心影评】28年变迁,勇气与恐惧对决,生死边缘的抉择!

尽管《惊变28年》在营造恐怖气氛上表现得相当优秀,令我始终感到紧张,仿佛全身的神经都处于高度紧绷状态,随时准备迎接未知的惊吓,然而情节设定却略显雷同,三部系列同样围绕“狂怒”病毒展开,令人感到单调与疲惫,缺乏…

【随心影评】28年变迁,勇气与恐惧对决,生死边缘的抉择!

40岁朱珠陪老公出差意大利,女儿佩戴珠宝乖巧可爱,丈夫专注高端西服生意

Kieran是一名男装买手,在北京和上海都经营着自己的店面,此次到意大利显然是为了洽谈服装设计与定制相关的业务。朱珠与Kieran在兴趣爱好上非常契合,既爱好穿搭,亦痴迷于艺术,拍照也是他们的共同爱好。与许多…

40岁朱珠陪老公出差意大利,女儿佩戴珠宝乖巧可爱,丈夫专注高端西服生意

章子怡、杨幂、赵丽颖互撕500天,没有赢家…

电影中那句“一个决定为自己而活的女人有无数种可能”被反复强调,但放在1945年那个动荡的时代背景下,显得有些空洞和疲软。 虽然未来依旧充满挑战,但迪丽娅已经不再是那个默默忍受暴力的女人,她和女儿,拥有了一个更…

章子怡、杨幂、赵丽颖互撕500天,没有赢家…

“大烂片”登顶日冠,侏罗纪的“余晖”能撑多久?

电影中的恐龙形象虽然在细节上做得还算不错,但在整体的质感和真实感上,却与观众记忆中的《侏罗纪公园》系列电影存在一定的差距。《侏罗纪公园》的成功,不仅仅在于其精彩的剧情和震撼的特效,更在于它为观众打开了一扇通…

“大烂片”登顶日冠,侏罗纪的“余晖”能撑多久?

特朗普突然改口,第二项制裁令解除,不到24小时,白宫下最后通牒

6月10日,中美双方在伦敦进行了重要会谈,达成了一份涵盖贸易问题的框架协议,协议内容涉及传统关税的调整、供应链协作、以及人工智能、半导体和稀土等关键战略资源的合作与监管。 综合来看,特朗普通过与英国、越南和中…

特朗普突然改口,第二项制裁令解除,不到24小时,白宫下最后通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