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热议的电影非《酱园弄》莫属!光是阵容就足够让人眼前一亮——章子怡、杨幂、赵丽颖、雷佳音、王传君、易烊千玺、李现、范伟等一众大咖明星齐聚一堂,简直是华丽的盛宴。这样的阵容可以说,电影未播先火,粉丝的热情也早早爆棚。从开拍到上映,粉丝们为了争个高低可是撕了整整一年半,闹得不小。
不过,虽然电影话题热度不小,但观众的反馈却不尽如人意,豆瓣评分仅为5.9分。看似豪华的阵容和引人注目的故事,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这部电影的灵感来源于上海滩震惊一时的“民国四大奇案”之一——酱园弄的杀夫案件。故事的背景发生在1945年3月20日,一个受尽家暴折磨的瘦弱女子詹周氏,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将丈夫残忍杀害并分尸。
电影中每个角色的演技都不容小觑,甚至有些大突破,颠覆了观众对他们以往形象的认知。而且,影片也下了功夫重现了旧上海的风貌,仿佛带我们穿越到了那条阴暗的小巷,感受到旧上海的幽深与压抑。
可是,为什么观众评价不高呢?
第一个槽点在于叙事节奏和剪辑手法,导致整部电影的主线不清晰,视角混乱,看起来像是东拼西凑,支离破碎。第二个问题就是暴力镜头的过度使用——电影里不仅有詹周氏被丈夫殴打,还有她在审讯时遭到警察的暴力对待,甚至被迫与野猪搏斗。这些暴力镜头,既没有推动剧情发展,反而显得只为追求“惊悚”效果,反而让人不舒服。
最后,电影的一个核心主题是“女性互助”,本来这个想法是不错的,但拍摄手法却显得有些过于模式化,甚至给人一种“爽文”的感觉。赵丽颖饰演的女作家西林,常常高喊一些空洞的口号,给人一种读课文的违和感。电影中那句“一个决定为自己而活的女人有无数种可能”被反复强调,但放在1945年那个动荡的时代背景下,显得有些空洞和疲软。毕竟,詹周氏面对暴力的困境时,能想到的解决方法不是“做自己”,而是死掉或杀人——在这样的极端情境下,谈论“做自己”是否显得有点不合时宜呢?
反观今年三八节上映的电影《还有明天》,豆瓣评分高达9.4分,也讲述了女性如何反击家暴。相较而言,它的处理方式更加巧妙,深刻,值得一看。
01
另类的家暴表现方式
《还有明天》的开篇就极具冲击力。女主迪丽娅是家庭主妇,一早醒来跟丈夫问好,结果却迎来了一个耳光。随后的场景则让人感到压抑——丈夫和她像没事一样继续忙碌,整个家庭似乎在嬉笑中度过,但实际上,女主却早已对暴力麻木。这种反差,配合轻快的背景音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带给观众一种黑色幽默的感觉。
而当电影进入第二幕,家暴的表现则更加独特。迪丽娅因为接受了一个美国大兵的巧克力礼物,丈夫大发雷霆,暴力随之而来。看似轻松的氛围瞬间被打破,孩子们默默回到房间,心中清楚暴风雨即将来临。接下来,丈夫对她的暴力越来越升级,但奇怪的是,配乐却是甜美的情歌,整个画面看起来像是“舞蹈”,这种突如其来的暴力反而让观众更为压抑。
02
母女情深
《还有明天》背后有着导演宝拉·柯特莱西对女儿的情感投射。影片的灵感部分来自她与女儿读书时的一次交流——她的女儿发现过去的意大利女性几乎没有任何权利,这让柯特莱西深刻意识到,女性权益的斗争是多么艰难。影片中母女之间的感情牵绊是重要的情感线索,尤其是迪丽娅与女儿玛塞拉的关系。
虽然玛塞拉爱妈妈,但她同时也极度反感迪丽娅忍气吞声的生活方式。每次看到母亲遭受家暴,玛塞拉都感到愤怒,但她却不明白母亲为什么不离开。迪丽娅的忍耐和隐忍,对女儿来说,是无法理解的悲剧。
然而,迪丽娅背地里却为女儿默默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她积攒了一笔钱,原本准备为玛塞拉买婚纱,后来却用这笔钱替女儿支付学费,因为她明白,学识和独立远比一件婚纱更重要。迪丽娅的爱是深沉的,她的行动背后充满了深思熟虑的计划和牺牲。
03
女性“出走”与自我觉醒
《酱园弄》讲述了一个极端的“出走”故事,而《还有明天》的“出走”则是通过迪丽娅在投票箱里投下选票来实现。这一幕是在影片的高潮部分,实际上是向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致敬——1946年,意大利首次允许妇女投票,结果有89%的女性前去投票,历史性地获得了公民身份。
在电影结尾,迪丽娅投下了选票,这是她自我觉醒的象征,意味着她开始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人,不再仅仅是丈夫的附属物。尽管她的生活没有立刻发生改变,但从那一刻起,她的内心发生了变革。而这一举动,也让她和丈夫之间的权力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虽然未来依旧充满挑战,但迪丽娅已经不再是那个默默忍受暴力的女人,她和女儿,拥有了一个更加光明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