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戈52岁卧床瘫痪,妻子不离不弃,四子女成就非凡

陈戈52岁卧床瘫痪,妻子不离不弃,四子女成就非凡

文 | 避寒

编辑 | 避寒

《——·前言·——》

1981年元旦的凌晨,随着胶片机微弱的转动声在病房中回荡,65岁的陈戈静静躺在病床上,手中紧握着那本《演员的自我修养》。书页间,夹着一叠写满密密麻麻批注的台词纸,似乎在无声诉说着他对表演的执着与热爱。

这位曾在银幕上威风凛凛、军装加身的将军,已经在床上卧病十五载。

陈戈出生于四川自贡,那里曾是土豪云集的故乡——自贡大山铺一带,包括如今的恐龙博物馆所在的土地,全都归陈家所有。父母起初给他取名陈谦贻,后改为陈谦益。家境优渥的他,从蜀光中学毕业,按理说应顺理成章地接受家族安排的门当户对婚姻,但少年陈戈却义无反顾地拒绝了这条既定道路。

16岁那年,他背起行囊,只带着几枚铜板,离开了家门,坐上开往成都的火车,从此与家族断绝关系。

到了成都美术专科学校,他拿起画笔,专心学习西洋画。然而,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走进了学校话剧社。舞台上,演员们挥袖瞪眼的激烈表演,让他震撼不已——与静默的画布相比,舞台上的情感爆发更为直接,更具冲击力。

祖父去世后,家道中落,陈戈被迫辍学,进入了免学费且管吃住的成都大同电影戏剧学校。在那里,他真正踏上了表演的道路。

不仅在校内苦练演技,陈戈还活跃于校外剧社,成都剧人协社、国防剧社……哪里有戏演,他的身影就出现在哪里。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年仅21岁的陈戈联合吴雪、王赵湮等人组建四川旅外剧人抗战演剧队,担任队长。演出时,他们扛着装满粗布戏服的木箱,走遍西南乡村与荒野。

正是在这段艰苦岁月中,经典剧目《抓壮丁》诞生。这是一场“幕表戏”,无固定台词,每次演出都需演员临场发挥。陈戈饰演王保长,深入观察乡间恶霸的形态与神态——歪戴的瓜皮帽、眯眼的贪婪神情、川音里拖腔的阴险。他用夸张的表情与荒诞动作,将王保长那种欺软怕硬、两面三刀的恶棍形象演绎得淋漓尽致,逗得观众笑声连连。

剧团带着《抓壮丁》巡回重庆、乐山、宜宾、南充、岳池等地,赢得巨大反响。

随后,陈戈和伙伴们来到延安,煤油灯下,他们翻阅《塞上风云》的剧本,成立了延安青年艺术剧院。作为演出部主任,陈戈主持演出,多部剧目《塞上风云》《雷雨》《上海屋檐下》《渡黄河》《铁甲列车》纷纷亮相延安舞台。

他在苏联名剧《铁甲列车》中饰演农民瓦西里,获得延安青年模范工作者称号。在延安的舞台上,他既能化身《雷雨》中压抑扭曲的周朴园,也能展现《上海屋檐下》的热血青年。当他以王保长的形象出现,台下笑声此起彼伏,那个时候的陈戈在观众心中就是个地道的喜剧演员。谁曾想,几年后,他竟会以解放军高级将领的身份,雄踞大银幕。

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央电影局抽调陈戈协助苏联专家拍摄纪录片《中国人民的胜利》,他首次接触电影世界。摄影机、胶片、灯光……这一切令他心驰神往。

进入中央电影局后,他先后出演《在前进的道路上》和《辽远的乡村》。尽管《在前进的道路上》很快被禁映,但他饰演的何仲光角色凭借丰富层次获得业内认可。

当上影厂筹拍大型战争片《南征北战》,导演成荫把“师长”角色交给陈戈,许多人心存怀疑:那个以“王保长”闻名的喜剧演员,真的能演好将军吗?

陈戈化妆穿军装,身披将校呢大衣,眉峰如剑,口中带着浓厚川音说出经典台词:“仗有得打,而且要越打越大!”全场惊愕。

拍摄“战前动员”长达七分钟的无剪辑长镜头时,陈戈坚决要求撤掉提词板,“师长讲话若看稿,士兵怎么信服?”他通过握拳、拍桌、挥臂等十六种手势,将军事部署讲得如同老农唠家常,真挚而自然。

《南征北战》一炮而红,陈戈那浑厚、质朴、带着川音的师长形象深深烙印在观众心中。

随后,他陆续在《党的女儿》《试航》《停战以后》《浪涛滚滚》等影片中塑造将军、政委、党委书记等领导干部角色,成为影坛领导干部角色的代表人物。

陈戈还将《抓壮丁》搬上大银幕,身兼编剧、导演和主演,银幕版的王保长比舞台版更加生动立体。他用精准的夸张表演,刻画出那个阴险奸诈的乡野恶霸,观众看后又爱又恨,笑声与唾骂交织。

中国电视剧刚起步时,陈戈调入中央广播文工团,担任艺术指导兼导演,开拓电视剧制作新天地,拍摄了《战斗在顶天岭上》《焦裕禄》等作品。50岁的他正值创作黄金期。

然而,因《抓壮丁》和出身问题,陈戈成为批斗对象,经历批斗会、游街示众、身体摧残,身心俱疲被下放农村劳动。

一次过度劳累导致他倒地,脑血栓发作,命运从此改写。那个曾经舞台上自由挥洒的表演艺术家,永远失去了站立的能力,连说话也变得模糊。

妻子丁克没有丝毫犹豫,毅然放下自我,全心照顾丈夫。每天清晨为他翻身擦洗,亲自喂饭,晚上守候在床边小床,随时待命。

陈戈口齿不清,时常只能发出含糊声响,丁克却逐渐理解他的每个眼神、手势:眨眼两次是喝水,皱眉是身体不适,望向窗外是想晒太阳。十五年如一日,她从未抱怨。

夫妻俩育有四个孩子,病重期间他们各自承担责任,大儿子工作后拿出大部分工资贴补家用;二女儿放弃外地工作机会留守家中;三儿子勤奋学习,不让父母操心;小女儿最小,总想办法逗父亲开心。

每逢周末,孩子们轮流陪伴陈戈,讲述外面新鲜事,读戏剧与电影文章,点亮父亲对艺术的热忱。尽管不能言语,陈戈的眼神中总流露出欣慰。

病床旁常放着《演员的自我修养》,密密麻麻的批注和亲笔抄写的台词片段,是他不灭的艺术梦想。有时丁克会发现他用手指在被褥上比划,那是曾在舞台上用过的手势。

每当电视播放老电影,尤其是《南征北战》片段时,他的眼睛会格外明亮,嘴角微扬,那是属于艺术家的最后骄傲。

陈戈不仅是演员,还是编剧和导演。《结婚》《飞越天险》的剧本由他执笔,《黎明的河边》《团圆之后》《春水长流》等影片则是他导演的心血之作。

他在《党的女儿》中饰演的王杰,戏份虽少,却通过认出女儿、听女儿讲述妻子生前故事,淋漓尽致地展现了父亲与怀念妻子的复杂情感。

《试航》里的刘子健、《十级浪》的赵参谋长、《停战以后》的陈司令、《辽远的乡村》的省主席,每个角色都被他演绎得活灵活现。

最让人惊叹的是,那个狡诈阴险的王保长与威严正直的师长,竟是同一人饰演,展现了陈戈深厚的演技功力。

病榻之上,他依然关注中国电影的发展。丁克常给他读报纸文艺新闻,每当听闻新片上映,他的眼神中便流露出渴望。

他多么希望能再度站上摄影机前,重温塑造角色的喜悦,但命运未曾给他机会。

四个孩子各自成才:大儿子踏实肯干,二女儿桃李满天下,三儿子毕业分配到国企,小女儿学业优异。

陈戈只能用眼神注视着他们渐渐长大,那是父亲对孩子们满满的骄傲和深沉的爱。

1981年1月1日凌晨,胶片机在病房中缓缓转动,伴随着微弱声响,陈戈平静闭上双眼,手握《演员的自我修养》,书页间夹着他对表演的深刻体悟。

65岁,陈戈走完了他传奇的一生。他从富家少爷蜕变为话剧演员,舞台明星,银幕将军,最后成为病榻上的艺术追求者,生命每个阶段都书写着对艺术的忠诚和对家的担当。

他用才华塑造无数经典角色,用坚持诠释艺术家的品格;更用一生告诉我们:真正的幸福,不是事业的辉煌,而是家人不离不弃的守候。

丁克的十五年守护,四个孩子的孝顺懂事,才是陈戈人生中最珍贵的财富。

那盏病榻前常亮的灯光,不仅映照着一个演员对舞台的无限眷恋,更映照出一个家庭对信念的坚守。

猜你喜欢

粮食取样机器人在宁波北仑口岸投用,从“汗流浃背扒麦粒”到“指尖轻点采全球”

宁波海关所属北仑海关办公室副主任叶玮表示,从“汗流浃背扒麦粒”到“指尖轻点采全球”,粮食取样机器人不仅让海关关员告别了高危作业,更让科技精准筑牢了国门生物安全防线。叶玮介绍,对于企业为拼箱查验“找货难、返装…

粮食取样机器人在宁波北仑口岸投用,从“汗流浃背扒麦粒”到“指尖轻点采全球”

申请流量卡要提供身份证,网上办卡为什么要身份信息啊?

在网上申请流量卡和在营业厅办理是一样的,都需要符合运营商的审核规则才可以办理,比如,和线下营业厅不同,在营业厅办理是直接用身份证办,但是在网上就无法出示证件 所以需要填一下,而且填写这个的目的也是让运营商进…

申请流量卡要提供身份证,网上办卡为什么要身份信息啊?

郭麒麟新剧大反转!律师转行殡仪馆?这次搭档超乎想象

这一次,他将化身为殡仪馆的入殓师王灿,挑战全新的角色。原本打算在此处寻求心灵的宁静,可他却意外迎来了三个发小,在这个与生死相伴的环境中,王灿与同伴们一同面对生与死的种种考验。 令人意外的是,面对重返大城市的机…

郭麒麟新剧大反转!律师转行殡仪馆?这次搭档超乎想象

皙月神话:以国货匠心领跑秀发奢护刚需市场,成为亿万家庭的信赖之选

皙月神话不仅以央视广告冠军代言的国民认可度彰显实力,更凭借持续升级的双瓶专利配方直击市场重点,正是这样一个从线下专业领域走向大众视野,用实力夯实市场根基的秀发奢护品牌。它以“用心呵护每一寸秀发”的初心,在刚需…

皙月神话:以国货匠心领跑秀发奢护刚需市场,成为亿万家庭的信赖之选

相恋 5 年被抛弃!徐佳宁娶李小冉背后,藏着娱乐圈最现实的情感博弈

阶层壁垒:徐佳宁作为资深制片人,手握影视资源,李小冉的「京圈背景 + 一线咖位」与他形成「强强联合」,而徐梵溪的「草根出身 + 二线地位」,在资本眼中缺乏「联姻价值」;白月光效应:李小冉的「倔强美人」形象与…

相恋 5 年被抛弃!徐佳宁娶李小冉背后,藏着娱乐圈最现实的情感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