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侏罗纪世界:重生》影评
如果你仍在犹豫是否要去电影院🎦购买这部《侏罗纪世界:重生》的票,或许以下的影评能够帮助你做出决策。
必看观众群与影片的亮点
从视觉效果的角度来看,本片无疑为恐龙迷提供了视觉盛宴。即便抛开剧情不谈,恐龙的造型和动画效果都非常逼真,远超以往任何一种乐园游戏的表现力。对任何一位狂热的恐龙爱好者来说,仅仅是为了看到这些生物栩栩如生的呈现,便值得一掏票钱。电影中不仅展示了沧龙、泰坦巨龙和风神翼龙等不同种类的恐龙,还有棘龙、霸王龙等经典恐龙的出场,甚至还有融合蝙蝠基因的蝠翼迅猛龙等新奇设计,绝对让人大开眼界。
片中的一句台词“大多数观众已经看腻了普通的恐龙”,可以说是在调侃现今恐龙电影的趋同化现象。导演通过引入前所未见的恐龙类型,成功打破了观众对传统恐龙形象的认知,带来一份不小的惊喜。
除了恐龙元素,『明星』️阵容的强大也是影片的亮点之一。『斯嘉丽·约翰逊』(寡姐)、乔纳森·贝利(乔贝贝)、马赫沙拉·阿里(《绿皮书》中的钢琴家)以及曼努埃尔·加西亚-鲁尔福(《林肯律师》主演)等一线演员的出演,无疑为影片增色不少。每个演员的戏份都相当重要,表现也令人印象深刻。
比如乔贝贝的咀嚼声,在某些场景中居然能带来一丝ASMR的放松感。而寡姐的动作戏,毫无疑问是她过往经验的积累,不仅动作为观众带来了震撼,人物形象也非常立体可信。至于马赫沙拉·阿里的角色,他的高光时刻展现了保护小女孩的情感转折,给这个人物带来了更加丰富的情感层次。
对于喜欢主题公园和游乐设施的观众,本片也能够提供一种“沉浸式”体验。在去到恐龙禁区的过程中,团队成员就如同身临其境地体验了一场生死逃亡,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代入感,尤其是与霸王龙对峙的那一段,令人感到既刺激又紧张。
影片的槽点与不足
然而,尽管影片在视觉和娱乐性上做得相当不错,但它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若你已经决定要买票观看,那以下的内容可能会让你对影片产生一些疑问或失望。
对于类似《侏罗纪世界:重生》这样的大片,我不禁将其归类为“流水线产物”,它更像是由AI生成剧本,再通过高成本的视效制作和『明星』️阵容的堆砌,来吸引观众。影片没有任何深度,整个故事几乎就是一个简单的追逐冒险过程。大致情节如下:17年前,一张巧克力包装纸引发了一场灾难,基因变异的恐龙从研究基地逃脱。多年后,探险小分队为了某种科研目的进入恐龙禁区,开始了打怪样本收集的冒险。
影片的核心任务便是收集三种特定的恐龙样本,因为这些恐龙的基因可能是永生的关键所在。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团队成员包括了不同领域的专家与探险家,彼此的角色和分工都非常明确。但显然,临时组队和利益冲突带来的矛盾,使得剧情陷入了一种频繁的内部冲突与外部冒险的轮回。
不少情节安排看似是为了制造紧张感,实际上却有些过于套路化。比如,重要角色的死亡设定往往没有太多深度,更多的是为了烘托恐龙的威胁感。值得一提的是,在这部电影中,似乎每个演员的戏份比例都被固定下来,导致了一些不必要的插曲,譬如“父亲带着两个女儿和未来女婿”的戏份,显得尤为生硬,仿佛是为了某些家庭观众或情感元素而强行加入的。
这些看似温情的插曲实际上对主线剧情几乎没有任何推动作用。尤其是父亲和女儿们的表现,虽然命运总能奇迹般地化解危机,但这也使得影片的节奏时常变得拖沓。至于小女孩与小恐龙的互动,虽然可爱,但整体戏份并不多,不能算是整部影片的重要情节。
更让人失望的是,影片中的“人性”探讨几乎被彻底放弃。原本我以为这部电影会深入探讨人类在自然面前的贪婪与无力,然而当寡姐拿起枪时,似乎这些关于人类行为的思考和反思都被草草放置,甚至在关键时刻还被嘲笑为“浪费子弹”。人与恐龙之间的关系几乎成为了副线,而更多的时间则被浪费在了情节套路与无关紧要的人际关系上。
对于这部影片,我不禁想到许多类似的作品,像是《异形》中的恐龙变异、《大白鲨》中的致命追击,甚至《金刚》与《哥斯拉》中的逃亡场面,都让人产生了强烈的“拼盘感”。在这些电影中,恐龙与人类的关系总是以某种不合时宜的方式被简化。而与同期上映的《新·驯龙高手》相比,《侏罗纪世界:重生》显然逊色不少。
综上所述,这部电影更多地依赖视觉效果与『明星』️阵容,尽管能为观众提供一场娱乐盛宴,但若想寻求更深层次的探讨与创新,它未必能够满足观众的期待。
豆瓣评分:6.4分,完全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