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版《西游记》被观众称为最经典的版本,它深得大家的喜爱,且成为了许多人的心目中的《西游记》标杆。尽管受到当时技术的限制和艺术创作的影响,这个版本在情节上做了一些调整。比如,女儿国国王的故事在剧中做了较大的改动,与原著有较明显的差异。
然而,尽管版本中有些许不同的创意和演绎,整体来说,这个剧集包含了《西游记》的大部分核心故事,并且在后来的《西游记续集》中也补充了不少内容,几乎将原著的故事画上了句号。
不过,事实上在原著中,有一个情节是一直没有在任何版本中出现的——那就是唐僧西天取经前的前传部分,这一段故事主要涉及泾河龙王的情节以及唐王游地府的事件。虽然《西游记后传》曾尝试改编了泾河龙王的部分,但唐王游地府的情节依然没有被呈现过。
有传言称,最初杨洁导演曾拍摄过这一段唐王游地府的情节,但由于担心其中包含封建迷信的元素,最终这段剧情被迫删去。那么,这段内容真的是所谓的“封建迷信”吗?为什么一些导演敢拍摄泾河龙王的部分,却对地府之行却避而不谈呢?或许其中存在着更深的原因。
在原著中,南赡部洲的百姓一直对佛教不以为然,为了推广佛教,如来便决定派遣一位人选前往此地。他担心直接把经书送过去会被当地百姓丢弃,因此决定让这些人亲自来取,让“得来不易”的经文显得更加珍贵。唐僧取经的过程中,不仅成功地传播了佛教,也在大唐国土内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影响,最终他自己也得以晋升佛位。
表面上看,这一切似乎顺理成章,但事情真的如此简单吗?作为如来佛祖的二弟子,金蝉子在听经时却不小心打了瞌睡,结果如来因为这件小事,决定让他下凡历劫,经历了十世的磨砺,而金蝉子一路上还收了不少有着高强武力的徒弟。
这所有的巧合,甚至给人一种经过精心安排的感觉。为了寻找合适的取经人,如来佛祖并没有随便选择凡人,而是派遣了自己的二弟子金蝉子,不仅能够让这个徒弟完成考验,还能顺便帮助他达到佛位。
但如来似乎还需要一个更加合适的理由来解释这一切,巧合之下,袁守诚出现在了大唐的国土上,他开始算卦并引起了泾河水族的恐慌。在与泾河龙王的赌约中,泾河龙王因私自克扣雨点跪在袁守诚面前,结果袁守诚决定让他去寻求李世民的帮助。正是从这里开始,李世民这个关键人物的命运也开始与唐僧取经的故事紧密相连。
李世民听说案件涉及到魏征,便同意处理这个事情,但他并不知情,泾河龙王的死早已是玉帝所命。魏征在梦中受命斩杀泾河龙王,李世民也因此被卷入了这场错综复杂的风波。
在泾河龙王前往地府告状之后,李世民被拖入了地府接受审判,必须详细交代事情的前因后果。地府的阎王一审发现,李世民并非恶意行事,决定释放他。然而,故事并未就此结束。在返回阳间的途中,李世民在阴司中遭遇了种种阻挠,他不仅遇到了父亲、兄弟、甚至是其他鬼魂,这些亡魂纷纷要求索命或者试图阻止他前进。
在危急时刻,阴司的人告诉李世民,只需支付些许“过路费”便可通行。但因为李世民身无分文,阴司的人想出了其他办法,提到在阴间有人“存款”,只要李世民重生之后归还就行了。
李世民的地府之行让他亲眼见证了人死后的因果报应,那些做恶多端的灵魂被投进地狱,而那些积德行善的人则得到了善果。这一切深深刻在了李世民的内心,他无疑对佛教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与震撼。
在他即将返回人间之时,阴司中的使者千叮万嘱,提醒他一定要举办一场水陆大会。而这场大会的举办,正是佛教教义的传播的一部分,它强调的是超度亡魂的力量。对于李世民来说,这一切开始让他意识到佛教的价值。
然而,即便如此,这一切仍不足以让李世民毫无保留地接受佛教并全心全意地推广它。接着,发生了刘全和李翠莲借尸还魂的故事,李世民也意识到,自己之所以能够脱离阴司,是因为相良斋僧在阴司为他存了“过路费”,这无疑加深了他对佛教的好感。
最终,在经过百官的辩论后,李世民开始力排众议,决定正式推崇佛教。在随后的辩论中,他还选择了一位得道高僧作为主持人,而这位高僧,恰巧就是日后成为唐僧的那位。
经过了长时间的铺垫和细心安排,观世音菩萨终于出现了,以一种买卖货物为由与唐僧相识,而后也再次出现在李世民面前。值得一提的是,在李世民因为没有帮助泾河龙王而饱受噩梦困扰时,观世音菩萨便曾在他的梦中出现过。
就在唐僧的水陆大会将近结束之时,观世音菩萨再次现身,她对李世民说了一番话:“我有大乘佛法三藏,可以度亡脱苦,寿身无坏,能解百冤之结,能消无妄之灾。”这番话恰到好处地触动了李世民的心,毕竟他亲身经历过种种冤屈与灾难。
最终,李世民决定派人前往西天取经,这标志着如来推广佛教的计划进入了全新的阶段。最终,他的目的也成功实现——让李世民意识到“超度亡魂”佛教教义的重要性。
不得不说,这段故事包含了许多阴司地狱的元素,放在敏感时期,确实会被视为封建迷信。然而,仔细剖析其中的阴谋和深层次的算计,却让人不寒而栗。如来为了自己的大计,表面上是为了普度众生,但背后却是一场牺牲他人甚至无辜者性命的游戏。而这一切,恰恰揭示了上位者为了利益不择手段的冷酷无情。
因此,是否能称其为封建迷信?不如说这背后更是一场深沉的阴谋。这个故事也成为了《西游记》向世人传达的深层次主题——上位者利用权谋压迫他人、牺牲无辜,并用伟大的“目的”掩盖其中的黑暗。这才是最令人毛骨悚然的地方,也解释了为什么无人敢拍这段情节了。
——《书咚咚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