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看完《花漾少女杀人事件》的提前点映,真是让我一时懵了个彻底……
话说,视听效果、演员演技和内核表达都不错,但原创性,真心有待提高!没想到,竟然是一部入围今年戛纳电影节的华语长片,却成了一个“裁缝怪”!
友情提醒一下,还没看过的朋友,下面的内容涉及剧透,建议等你看完再一起来吐槽!
一句话总结,如果你没看过《搏击俱乐部》、《我,花样女王》、《爆裂鼓手》还有《黑天鹅》,那么《花漾少女杀人事件》可能会让你觉得还不错。
但如果你都看过,尤其是《搏击俱乐部》,那么我只能说,《花漾少女杀人事件》可能会让你失望。
剧本的创意拼接了:
——《我,花样女王》的“关于花样滑冰和苦逼母女关系”;
——《爆裂鼓手》的“天赋选手与魔鬼导师之间的扭曲关系”;
——《黑天鹅》的“白天鹅与黑天鹅的职场竞争”;
——《搏击俱乐部》的“心理疾病和双重人格”。
鉴于这一点,我甚至建议给这部电影改个名字,叫《花漾少女滑冰俱乐部》算了……
那么,《花漾少女杀人事件》的片名拆解一下:
——“花漾”其实指的就是那个名为“花漾”的滑冰训练中心;
——“少女”则是张子枫扮演的滑冰选手“江宁”;
——“杀人事件”就是“江宁”这个主格杀死了她的副人格“钟灵”。
想象一下,一部2025年的电影,竟然被26年前的《搏击俱乐部》剧透了!
当你在电影中看到《搏击俱乐部》的影子,花漾少女的悬疑感立马就消失殆尽。
解谜的乐趣,瞬间归于虚无。
更致命的是,因相似的“双重人格”设定,我不自觉地开始将“张子枫和丁湘源”跟“爱德华·诺顿和布拉德·皮特”做对比,演员之间的差距不言而喻。
尽管张子枫和丁湘源的表现可圈可点,但“双重人格”的对戏,尤其是与“诺顿和皮特”的强烈反差,差距简直大得惊人。
作为首次执导长片的周璟豪,展现了对影片节奏和类型要素的精准把控,揭示了东亚家庭教育中的隐性暴力和代际创伤,让观众对家庭和成长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可惜的是,虽然视听效果和内核表达都不错,但都是建立在“原创性不足”的剧本之上。
值得一提的是,这部影片是马伊琍首次担任联合监制,她在片中展现了扎实入木三分的演技。
代入她饰演的母亲角色,我能感受到一股强烈的窒息感。
试想,一个单亲母亲独自抚养女儿,她不仅要为女儿的滑冰冠军梦想提供最好的装备,还要花费金钱租下私人训练场,背负着巨大的经济压力,还得面对女儿“精神分裂”的双重人格,然后装作若无其事……
这样强大的内心,真让人想象不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