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怀疑朱丹会对宁静产生嫉妒心,主要源自于她在《桃花坞》第四期节目的表现。当时,节目中的坞民互相评分,朱丹给了宁静一个相对较低的分数,尤其是在“调停力”这一项上,她只给了宁静2分。更令人生疑的是,朱丹还直接逼着宁静承认:“调停力是不是有点不行?”但宁静的调停能力真的差吗?或许未必。
先不谈其他,就拿《桃花坞》里的两次“纠纷”来对比,宁静的处理方式明显比朱丹要得当。
第一起纠纷,宁静在“汪峰春天里杂货铺”担任股东时发生。事情起因是在一次舞厅活动中,宁静给了最具潜力的消费者徐志胜一个特权——可以在杂货铺选购一件物品,只要不是非卖品。汪峰并未反对,只简单说了一句:“除了非卖品。”
然而,在录制《桃花坞》时,汪峰带来了一些贵重的商品,许昕、徐志胜和董思成决定前来“考验”他。汪峰一开始拒绝与他们讨价还价,认为他们肯定没有足够的桃花币。经过一番交涉,徐志胜表示可以三个人凑钱购买。当他们拿出500桃花币时,汪峰才报价480桃花币。徐志胜本想讨价还价,结果许昕却反向砍价,提出500桃花币。
然而,事情突然有了戏剧性的反转。徐志胜掏出了那张商品任选卡,汪峰起初不相信,认为这是假的。但朱丹和欧阳娣娣回忆起当天确实发生过这样的事。尽管如此,汪峰依旧不肯接受,坚称这张卡不可能有效,甚至趁机抢走了徐志胜的卡。
在这时,许昕问他:“如果宁静承认这件事怎么办?”汪峰回了句:“宁静是我的股东,肯定不会站在‘坏蛋’们一边。”无奈,徐志胜申请仲裁,李雪琴主任表示,宁静必须参与此事。
宁静作为一个直率的人,在保护合伙人和维护真相之间做出了平衡,她承认了这件事。经过与律师的沟通,得知如果汪峰不履行承诺,便是在耍赖。最终,宁静站出来,提出了补偿方案:自己愿意拿200桃花币出来弥补,同时要求汪峰把商品交给许昕他们。尽管汪峰一开始不愿意接受,但他最终还是决定把项链送给“三坏”,并要求他们不要退还。
宁静处理这件事的方式非常成熟,她不仅承担起责任,还通过自己的言行感染了汪峰,让“三坏”们感受到了被尊重,最终心甘情愿地把项链交给了宁静。这样一位能够妥善调解纷争的人,怎么可能说调停力差呢?
再来看朱丹参与的另一起纠纷。当时,董思成因为在孟子义和徐志胜的“当铺”当掉了自己的笑容,而被要求支付30个桃花币。当周翊然支援20个桃花币让他赎回笑容后,董思成还是觉得自己被“坑了”。于是,仁科决定为他讨回公道,还准备赚取80个桃花币。而朱丹则加入了这个“律师”团队。
一开始,朱丹他们试图从“17次笑”这个细节入手,要求孟姐出示证据。然而,徐志胜提出了一个关键问题:“如果监控显示董思成笑的次数超过15次,你们还愿意追加金额吗?”面对这个问题,董思成知道自己笑的次数超出了15次,仁科只能试图为自己辩解,表示笑并不一定是瞬间的,有时候笑容的持续也是笑的一部分。
然而,孟姐的计算标准非常明确:每一次张嘴笑、闭嘴就算作一次。双方在细节上的争论让董思成和他的律师团队毫无胜算。而这场辩论本身就充满了娱乐性和趣味性,比如孟子义的一句:“桃花坞不是人类社会,合同是签在灵魂上的。”而朱丹在此时突然提议:“我们现在可以展开‘网上法庭’,让所有正在收看节目的观众来进行评判。”
这番话完全让人摸不着头脑。刚才孟姐还在强调桃花坞是一个独立的小社会,朱丹却提议在线上“开庭”,看起来像是玩笑话,而且邀请网友来“断案”显得有些不合时宜。这样的提议不仅对解决纠纷毫无帮助,还可能引发网络上的口水战,扩大了问题的影响范围。甚至让人怀疑,朱丹是否考虑过后果。
在这场调停事件中,朱丹的处理方式并没有起到积极作用,反而让问题更加复杂。相比之下,宁静在处理类似事件时显得更为理智与成熟。那么,面对这两次“纠纷”,朱丹是否该重新审视自己在调解中的角色呢?或许她自己应该给自己打个负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