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庸的《射雕英雄传》中,瑛姑这个角色的设定,始终让人感到一种莫名其妙的复杂性。她不仅是段皇爷最宠爱的妃子,更在丈夫闭关修炼之际,与周伯通有了私情,并为此生下了一个孩子。这种行为,究竟算是背离道德,还是痴情所致?作为外人的我们,恐怕难以做出准确的判断。
但说来也巧,最近“娃哈哈”曝出的“娃多多”事件,似乎也有类似的情节:一个不理智的爱情,往往源自瞬间的冲动——一时眼花、脑热、甚至裤子松动,后果却往往难以承受。这种情节,既让人困惑,又不失为一个反映人性弱点的真实写照。
瑛姑所展现出的第一个不合常理之举,就是她在皇宫内生下了周伯通的孩子,并理直气壮地继续住在宫里。更有甚者,在孩子被裘千仞打伤后,瑛姑竟然毫不羞愧地去找段皇爷——那位自己被戴上绿帽的丈夫,要求他为孩子治疗伤势。在段皇爷拒绝后,瑛姑愤然终生痛恨他,这一行为,实在是让人感到过于“厚脸皮”。
如果这还不够冲击三观,那么在《神雕侠侣》的结尾,瑛姑竟与老顽童周伯通、一灯大师三人一同“快乐”地生活在一起(其中,一灯独居一室)。金庸老先生真是心思巧妙,敢于在武侠小说中融入这种颠覆性设定。
再往后看,瑛姑得知周伯通被困于桃花岛,便决心前去解救。然而,桃花阵的复杂机关令她束手无策,最终,她不得不自学奇门遁甲和五行八卦。可说实话,这一情节显得更加让人困惑。
瑛姑闭门钻研奇门遁甲,注定是一场毫无希望的自我消耗。首先,瑛姑既没有像黄药师那样浸淫数十年之久的深厚功力,也没有桃花岛弟子耳濡目染的良好学习环境,却单凭自己的力量,想要破解当世最精妙的奇门机关,这本身就近乎荒谬。黄药师,作为“东邪”,奇门遁甲的造诣无疑已达到顶峰,而瑛姑研究的“桃花阵1.0”版本,恐怕根本没法对抗“桃花阵8.0”那样的升级版。她所采取的这种“以静态对抗动态”的策略,完全背离了常理,也与瑛姑“神算子”的人设格格不入。
更何况,瑛姑又怎能忽略,时间的流逝无情?即便她研究得再透彻,等她破解了桃花阵,也许周伯通早已被黄药师“解决”了。那时候,她的努力岂非白费?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瑛姑若真心想救人,倒不如寻求外援。她完全可以依靠那些曾被逐出桃花岛的弟子,或是通过老顽童与全真教的关系来寻求帮助,这样做显然更有可能取得成功。毕竟,救人的目标才是最重要的,而不是想要取代黄药师成为新的“奇门大师”。
即便瑛姑执意研究奇门遁甲,假设她真的成功破解了桃花阵,那么她的武功与黄药师相差甚远,凭什么认为自己就能轻松救出周伯通呢?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瑛姑的行为都充满了不切实际的幻想。
从表面上看,瑛姑的行动似乎是想救老顽童,但逐渐她却深陷其中,最终对易学产生了浓厚兴趣,甚至忘记了最初的救人目标。江湖中人送给她“神算子”的外号,这也是一种象征,她越来越专注于自己的学术研究,至于救人,似乎成了次要的事。
然而,瑛姑的行为背后,其实隐藏着更深层次的矛盾。她的苦心钻研奇门遁甲,本质上是围绕着男性角色(如一灯、周伯通、黄药师)展开的,她始终没有脱离“女性角色工具化”的叙事框架。相比之下,梅超风为了复仇而修炼九阴白骨爪,她的复仇之路充满了理性和战略,而瑛姑却陷入了“为爱痴狂”的刻板印象之中。
这一创作上的局限,使得瑛姑的角色变得单薄,她在推动主线剧情的过程中,更多是一个为男性角色服务的附属存在。她的存在,始终没有脱离传统武侠小说中对女性角色的固有定义——当情感冲突凌驾于理性之上,当戏剧化的冲突掩盖了人物的真实动机,角色的深度和魅力便往往被削弱。
瑛姑的困境不仅仅是个人的悲剧,它更揭示了传统武侠小说在女性角色塑造上普遍存在的缺陷。如何在情感张力和现实逻辑之间找到平衡,是文学创作中的永恒命题,也是瑛姑这一角色所未能突破的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