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兰若寺》上映后,豆瓣评分很快跌至6.7分,虽然勉强过了及格线,但这仍然显得低于预期。上映前,电影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北京首映礼上,影评人们更是赞不绝口,结果观众买票进场后,纷纷表示失望。电影到底是怎么回事?是拼盘大电影的翻版,像极了“我和我的”系列的风格?
五个我们熟知的故事被搬上大银幕,但呈现的方式却乏味平淡,毫无创新。最为用心的一篇《聂小倩》,将背景换成了民国时期,然而人物关系和故事的推进几乎没有改变,这样的改编不仅没有带来新鲜感,反而让人觉得矫揉造作。除此之外,剩下的四个故事几乎都围绕男女之间的小情小爱展开。情感戏本无错,但其呈现方式过于做作,浑身上下散发着一种父权气息,油腻得让人看了反胃。
我旁边坐着一个初二的女孩,看着《画皮》那一段,王大郎与画皮妖的暧昧戏份让她捂住眼睛,低声说:“这也太让人受不了了。”故事内容重复,画风割裂,创意枯竭,看完后,我不禁疑惑,为什么不集中精力专注于一个故事,深入挖掘,做到极致,而是选择这种拼盘式的形式?这简直让人觉得坐不住,时不时地低头看时间,已经没了耐性。
追光动画这一次未能满足观众的期待,实在有些让人失望。更别再拿“《长安三万里》团队”作为招牌了,真让人丢脸。电影的编剧能力显然薄弱,虽然制作水准极高,但没有坚实的剧情支撑,再精致的制作也不过是空有其表。
《聊斋:兰若寺》豆瓣评分6.7分,并不冤枉,票房预计仅有2亿多,也并非没有道理。影片全长152分钟,折射出追光动画的诚意与野心。如果删减两个故事,缩短为100分钟,不仅能节省制作成本,还能更好地为电影争取排片。这显然是片方的用心良苦,想尽量给观众最丰厚的回报。
追光动画一直是中国动画产业的翘楚,与光线旗下的彩条屋并肩站在行业的巅峰。尽管《哪吒2》创下了154亿票房,二者也因此拉开了一段不小的距离。可票房终究不能代表一切,它无法与电影的品质划上等号,也无法决定电影的历史地位。
在我看来,《聊斋:兰若寺》对中国动画的贡献远比《哪吒2》更为深远。毕竟,《哪吒2》的成功不过是光线与导演饺子所代表的公司——可可豆动画的成功,这一点非常清晰。它的成功是个例,是偶然,而非可复制的路径。与之相比,《聊斋:兰若寺》所展现的中国动画行业的进步,更具意义。
《哪吒2》虽为一大突破,但它依旧是一条艰难的、无法模仿的道路。自《哪吒之魔童降世》到《哪吒2》之间整整六年的间隔,不得不承认,第一部的巨大盈利才为其后续的发展注入了资金。若没有这种特殊情况,后续项目又如何得到持续的资金支持?
中国动画行业的崛起,远不是靠偶然事件推动的,它需要的是可持续的、可靠的发展路径。相较于《哪吒2》的“偶然性”,追光动画所代表的才是真正值得借鉴的方向。
追光动画与其说在追求短期的票房成绩,不如说它们一直在默默耕耘,注重可持续发展。相比“饺子”这样的稀缺动画人才,行业更需要的是追光动画这样的生力军。他们通过更合理的项目规划,多条线并行推进,逐渐将中国动画产业从无到有,推动着行业向前迈进。
《聊斋:兰若寺》片尾的彩蛋透露了未来的计划,其中包括暂定明年上映的《三国第一部:争洛阳》。希望追光动画不要因此气馁,它们依旧有机会继续探索《聊斋》的故事,也可以更精心地打造出属于自己的三国宇宙。
总的来说,尽管《聊斋:兰若寺》未能如预期般取得突破,但它在中国动画发展的道路上,依然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