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风格改写】
文 | 人参
最近有一对老夫妇,年近八十,身患重病,却依旧坚韧地活跃在公众视野中。汪明荃,七十七岁,依然坚持开演唱会,唱着歌,面带微笑;罗家英,七十八岁,带着癌症的阴影,依然忙碌于话剧的排演。这种“狠”劲,让不少人不禁咋舌:到了这个年纪,身心疲惫,又为何如此拼命?
要知道,罗家英如今已是四度染癌,这一次是前列腺癌。常人听到这个病名,早已心生惧意,但他竟然没有选择传统的化疗电疗,而是转而选择注射女性荷尔蒙,抑制雄性激素,以减缓病情的扩散。此举似乎有些“非主流”,但罗家英却笑言:“不知以后会不会变成女人。”这话说得轻松,实则背后却藏着对病魔的挑战与坚持。
前列腺癌的细胞依赖雄性激素生长,而通过打女性荷尔蒙针,能够降低体内的雄性激素,从而切断癌细胞的“养分”。这种方法,对于年纪大、身体承受力差的人来说,副作用相对较轻,能保留更多的体力,维持日常的工作。否则,他怎会继续排话剧《驴得水》,继续在舞台上奔走?
是的,尽管身患重病,罗家英没有放慢步伐,反而选择在忙碌中寻找生活的意义。他没有像许多人那样安享晚年,而是依然在舞台上寻求自我,那是他对生命的反叛,也是他与病魔斗争的方式。
而汪明荃,这位七十七岁的演艺界老将,也依然活跃在各大演唱会的舞台上。她的原因,当然不是所谓的“晚年捞金”,而是源自对艺术的热爱,对舞台的依赖。站在台上,面对热情的观众,歌声和掌声是她心灵的慰藉,是她面对老去与病痛的勇气。
但是,生活对这对夫妇并不全是欢笑。汪明荃和罗家英在老年,却也面临着一个又一个的悲伤。近期,他们一同前往殡仪馆送别老友唐佳与雪妮。镜头下,他们的面容沉重,眼中闪烁着不舍与感怀。毕竟,老去的人,见多了生死离别,心头的痛苦与无奈,往往只能自己默默承担。
然而,尽管痛失老友,尽管身患重病,他们依然没有选择放弃,而是继续演戏、唱歌。毕竟,活着的人该好好活,才是对已逝者最大的尊重。汪明荃和罗家英身上的“狠”字,绝不是盲目拼搏,而是一种对生命、对事业的真挚热爱。
两人经历了无数的病痛与困境,但他们从未在生活的重压下低头。汪明荃曾在事业的黄金期被诊断为甲状腺癌,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她选择了继续治疗、继续工作。2002年,她又遇到乳腺癌的困扰,但她依然顽强地战斗,最终康复,重新回到片场。而罗家英,同样也经历了多次癌症的折磨,但他从未停止工作,甚至在面临病魔时,依然执着地选择站上舞台。
有趣的是,汪明荃曾在自己患病时拒绝了罗家英的求婚,而当轮到罗家英患病时,汪明荃主动提出求婚,但他却未答应。这些看似错综复杂的决定,正是他们对彼此的关怀与理解,也是他们对生命、对未来的深刻认识。在抗癌的过程中,他们并没有选择将工作放下,因为他们明白,工作不仅是谋生的手段,更是心灵的寄托。
这对老夫妇身上展现的,是一种超越常人的坚韧与勇气。他们面对疾病,选择不放弃;面对离别,选择继续走下去;面对衰老,选择活得有意义。这种力量,来自他们对工作的热爱,对生活的珍惜,对彼此的依赖。而这种力量,也正是他们不断追求生命价值的动力源泉。
说到底,罗家英与汪明荃的选择,远远超过了对病魔的抗争,它象征着一种信念:生命的长度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生命的质量——自己活得如何,才是最值得关注的事。在这条艰难的抗病路上,他们依旧能微笑着前行,给我们所有人上了一课。
因此,无论生活如何困顿,健康如何岌岌可危,我们都应当怀抱希望,坚持自己的梦想,尽力而为,努力生活。最终,正如他们所展现的那样——不论岁月如何流转,活得精彩,活得有意义,才是最珍贵的存在。
愿所有人都能如这对老夫妻一般,无论前路多么艰险,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勇敢活出精彩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