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那个当年在镜头前奶声奶气、被陈小艺温柔注视的小男孩,今天已经凭借自己的实力,在演艺圈闯出了一片天地呢?
今年25岁的刘恒甫,凭借一个个角色,向大家证明:他不仅仅是“陈小艺的儿子”,更是一个有实力撑得起戏的演员。
说到陈小艺,观众们总会回忆起她在《外来妹》中那个倔强的打工妹形象,或者是在《离婚》中那个让人又爱又恨的妻子角色。她一站到镜头前,角色就自然而然地活了。然而,今天要讲的,是她身边那个悄悄长大的孩子。
二十多年前,刘恒甫还是个白胖的小男孩,眼神机灵,总是黏在陈小艺身边。那时候,他常常跟着妈妈跑片场,看着灯光架设,摄像机转动,觉得一切都新鲜极了。工作人员逗他:“来,演个小角色?”他就高兴地跑过去,哪怕只是露个脸,也乐得手舞足蹈。大家当时并没有把这当回事,只当是孩子凑热闹,陈小艺自己也没有多在意。
那时,家里围绕着一群艺术圈的人。妈妈是舞台的主角,爸爸刘惠宁是幕后导演,手里有不少受欢迎的剧本。饭桌上总是在讨论角色该哭该笑,客厅里堆满了带有批注的剧本。就这样,刘恒甫在故事和光影的世界里长大。
他听着大人们讲片场趣事,看到妈妈在镜子前练习表情,心里悄悄埋下了一个梦想的种子。
长大后的刘恒甫,婴儿肥褪去,露出了清秀的眉眼。再仔细一看,他和陈小艺有几分相似——笑起来眼角微弯,不说话时自带一股亲和力。但这个孩子心里有了自己的打算,他不想活在“陈小艺儿子”的标签下。
高考填志愿时,刘恒甫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中戏表演系,想要认认真真学演戏。这个决定让很多人惊讶,因为父母在圈内有很高的地位,想找个机会并不困难,但他偏要走最艰难的路。
在中戏的日子并不好过,每天清晨五点就得开始晨功,台词背得嗓子哑,一个眼神的细节都要反复练习上百遍。刘恒甫不是那种一眼看上去就非常有天赋的学生,但他肯下苦功夫。许多同学都说,他是排练厅待到最晚的那一个。别人休息时,他还在琢磨一段哭戏该怎么收住眼泪,想让哭得“有点可爱”。
毕业后,刘恒甫并没有急于露面,而是从一些不起眼的小角色做起。在《如果奔跑是我的人生》里,他饰演了一个叛逆少年,和陈小艺演对手戏。镜头中,他脖子梗着和“妈妈”争执,眼里的倔强和委屈让人感同身受,观众突然发现:这个小子演得挺自然。
但真正让大家记住他的,是《平凡之路》里的贝勒。这个角色有些复杂,是个富二代,表面吊儿郎当,心里却空落落的。每当他使点小聪明时让人想骂,而露出脆弱一面又让人心疼。刘恒甫没有把这个角色演得脸谱化的“坏人”,而是通过几个眼神和几句带点痞气的台词,成功展现了角色内心的矛盾。观众评价说:“这个角色渣得有层次,演得真带感。”
自此之后,刘恒甫接的角色越来越具有挑战性。在《北上》中,他饰演了一个有理想的青年,眼神里充满了光芒,站在时代的背景中,把年轻人的热血和迷茫演绎得让人揪心。在《蔷薇之恋》中,他戏份虽不多,但总能在关键时刻给人眼前一亮——一个低头的瞬间,手指无意识绞着衣角的小动作,都藏着角色没说出口的情感。
圈里的人说他:“年纪轻轻,却有着老派演员的稳重。”
而这一切,背后少不了家里的支持。陈小艺从不借助自己的影响力为儿子铺路,每次刘恒甫试镜,她只会轻描淡写地说:“放松点,演你自己。”她在采访时笑着说:“如果他得靠我才能拍戏,那该多没劲?路得自己走才踏实。”
刘惠宁不善言辞,却是刘恒甫的“剧本顾问”。每当他接到新角色,父子俩就会一起坐在沙发上聊一整晚,从角色小时候的经历聊到他为什么会做某个决定,刘惠宁总是说:“演人,得先懂人。”
而陈小艺更像是一个温暖的后盾。每当刘恒甫熬夜拍戏回来,桌上总是有一碗热乎的汤;当他遇到瓶颈难以突破时,妈妈就会拉着他去散步,听他絮絮叨叨说着烦恼,从不打断他。
如今,已经五十多岁的陈小艺依然活跃在镜头前,接的戏虽然不是流量剧,却每一部都有深度。她和刘惠宁的日子过得平淡而扎实,偶尔在社交平台上发些院子里的花,配上一句“今天天气好”,让人感觉到一股温馨的安稳。
而刘恒甫,早已不是那个跟着妈妈跑片场的小孩了。他用一个个角色,渐渐让观众记住了“演员刘恒甫”这五个字。
从一开始的光环笼罩,到如今完全凭自己的努力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这样的成长,比“星二代”的光环更为动人。
你觉得,在演艺圈里,这种一步一个脚印的成长,是不是比走捷径更让人钦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