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上映的两部作品,分别改编自蒙古族的民间爱情故事,分别由吉林电视台和长春电影制片厂制作。尽管同为同一题材,它们在影视界的影响力却有着显著的差异。
电视剧《响铃公主》由吉林电视台制作,姜黎黎与迟志强担任主演。这部剧虽然获得了首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中的“电视剧三等奖”,但其影响力远不及同年上映的电影《玉碎宫倾》。后者是长春电影制片厂出品,林芳兵和李显刚主演,葛存壮、萨仁高娃、马宁、葛云萍等人共同出演。尽管两部作品的上映年份相同,但电影《玉碎宫倾》却迅速在全国范围内火爆,而电视剧《响铃公主》则鲜有人知。
《玉碎宫倾》的成功背后,固然与长春电影制片厂的声誉密不可分。作为当时中国几大电影制片厂之一,长春电影制片厂出品过许多经典作品,其作品在社会上的影响力极大。而相较之下,《响铃公主》作为地方电视台出品,显然影响力有限。此外,八十年代初期,电视尚未普及,普通观众能够接触到的娱乐信息多来自大银幕,那时的露天电影也极为流行。记得当时我还是个孩子,第一次在大银幕上观看《玉碎宫倾》时,电影中的美丽画面和感人的情节深深吸引了我,至今仍记忆犹新。
电影《玉碎宫倾》的视觉效果之美,可以与后来由李秀明和唐国强主演的神话电影《孔雀公主》相提并论。两者都是少数民族题材,主线都是关于爱情,且都有着精致的画面和人物造型。《孔雀公主》剧照——李秀明、唐国强。而电影《玉碎宫倾》更是做到了画面精美,人物造型优美。尤其是葛存壮饰演的“恶父王”形象,令我至今记忆犹新。那不怒自威的眼神,曾令多少孩子感到胆怯。
在这部电影中,萨仁高娃饰演的塔娜公主的侍女可伦高娃,尽管当时只是一个不太知名的小演员,但她的蒙古族气质和精湛的骑马射箭技巧,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后来,她凭借电视剧《公关小姐》声名大噪。同样,葛云萍饰演的另一位侍女百合齐齐格也凭借一段回头射箭的镜头,深深打动了观众。
林芳兵在出演电影《玉碎宫倾》之前,就以电影《幽谷恋歌》中饰演的壮族姑娘形象获得了不少关注。她在电影中的形象美艳动人,尤其是在《玉碎宫倾》中,她的造型更是令观众眼前一亮。与男主角李显刚的合作也极为和谐。李显刚高大稳重的形象,与林芳兵青春活力的气质相得益彰,使得整部电影在选角上堪称成功。
尽管两部作品的故事主线大致相同,围绕着爱情展开,但电影《玉碎宫倾》无疑在内涵和立意上更为深刻。影片中的塔娜公主与其姐姐都面临着类似的爱情命运:被迫与心爱之人分离,最终以死亡或疯狂告终。电影的主题也通过两位公主的命运,深刻抨击了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摧残。“玉碎”象征着男女主角为爱而死,爱情的幻灭;“宫倾”则象征着他们通过死亡抗争封建礼教,最终让这座代表封建制度的王宫倒塌,揭示出深刻的社会意义。
而《响铃公主》则较为简单,人物造型相对粗糙,但忠实于历史的还原。剧中的人物造型和背景场景展现了那个时代的贫困和落后,因此无法做到过于精美精致。电视剧的两位主角,姜黎黎和迟志强的表演也考验了他们的演技。
对于男主角迟志强,他的表现令人有些失望。与高挑的姜黎黎搭档,他显得身高不足,未能展现出猎人角色所应有的强大气场。相比之下,电影《玉碎宫倾》中的男主角李显刚则更符合角色的形象。迟志强所饰演的刘刚,给人的感觉更像是一个卑微且胆怯的人物,缺少那种英雄气概。
姜黎黎在《响铃公主》中的表演则令观众印象深刻。她的形象与之前在电影《红牡丹》中的角色有些相似,都展现了一个敢爱敢恨、刚烈不屈的女性形象。电视剧中的姜黎黎在辽阔的草原上策马奔腾,笑声如铃,展现了角色的自由与坚韧。当她在虎头崖上高喊着对封建制度的抗议时,那份不平之气,震撼了每一位观众的心。
“电视剧《响铃公主》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姜黎黎饰演的响铃公主,她在碧绿的草原上策马奔腾,笑声朗朗。”这段话正是观众对姜黎黎的评价。姜黎黎的表演不仅让角色形象鲜活生动,还将剧中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电视剧的高潮部分是响铃公主的“殉情”戏。在准备这场戏时,姜黎黎认真研究了剧本,并与导演沟通,提出了将原定的红色衣裙换成淡素衣裙的建议。她认为,红色与悲剧氛围不符,淡素的衣裙更能衬托出她角色的悲剧色彩。最终,姜黎黎的表演搭配上这件素雅的衣裙,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当她抱着刘刚,泪如泉涌地喊出那段控诉封建制度的台词时,场上的牧民们也都忍不住泪洒衣襟。
姜黎黎的表演不仅仅是情感的宣泄,更是思想的升华。正是这种带着思考的表演,让《响铃公主》成为了她演艺生涯中的一座高峰。如果当年她参演《玉碎宫倾》,是否会为电影增添更为独特的魅力呢?
姜黎黎凭借其扎实的表演功底和独特的蒙古族气质,在这部电视剧中充分展现了她的才华。正如她在《红牡丹》中的表现一样,她的演技在《响铃公主》中的发挥也非常出色,成就了这部剧的经典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