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开国中将钟期光,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却是他的孙女柯蓝。类似地,提到演员朱珠时,大家耳熟能详,可提起她的祖父、开国少将朱虚之,知晓者却寥寥无几。柯蓝和朱珠都在各自领域闯出了一片天地,但他们的家族背景反而鲜有人知晓。
钟期光将军之所以名声不显,主要原因是他并非军事指挥官,而是从事政治工作。同样,朱虚之将军在军中也主要负责通信工作,属于政工干部。既非直接作战人员,传奇故事自然少了很多。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贡献微不足道。
虽然钟期光不属于军事指挥层,他的政治工作能力却相当突出。尤其他非常关心士兵的生活细节,长期担任政治部主任,人们亲切地称他为“妈妈主任”。他的政治工作之所以能取得成功,一方面得益于他敦厚朴实的性格,另一方面则是丰富的工作经验积累。
1929年9月,钟期光被调往铜鼓,出任县苏维埃政府文化委员会主席,同时代理苏维埃政府主席。当时铜鼓经济极度落后,百姓贫困且遭地主反动武装严重压迫,许多人选择逃亡,导致人烟稀少。钟期光奉湘鄂赣边特委委派,肩负发展根据地的重任,但严峻环境和他作为外来者身份使群众信任难以建立。
更为棘手的是,钟期光没有带军队到铜鼓,面对民团的肆虐显得无能为力。所幸民团虽然掠夺无度,却不愿久留这个贫瘠地区,为他争取了宝贵的工作时间。面对这种困境,钟期光没有选择空洞说教,而是带领县苏维埃政府重点开展两项工作:一是稳定人心,动员群众;二是恢复生产,改善民生。
通过积极发动群众恢复农业生产,百姓的生活开始好转。随后他运用层层宣传,逐渐让群众认识到共产党和苏维埃政府是他们的依靠,而地主豪绅和国民党民团才是压迫他们的根源。此外,钟期光还巧妙利用当地资源优势,推动茶叶种植传统发展,开拓销路以换取粮食和生活必需品,并组织群众定期到山中打猎,丰富伙食。铜鼓苏区的面貌因此迅速改观,百姓生活明显改善。
事实证明,只要切实关心人民所需,解决他们急迫的问题,就能激发广大群众的积极性。钟期光总结出的这一套群众工作经验,后来成为苏区建设的重要法则,受到了上级领导的高度评价。早期的革命经历显示,他大多时间都在地方工作,政治工作技巧正是在地方实践中逐步积累的。
1934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主力踏上长征,故根据地被敌人破坏。钟期光除了继续兼任地方职务,还逐渐转向军事领域,参与了异常艰苦的三年游击战。虽然军地工作性质不同,但他总结的群众工作经验依然适用,其核心是将对群众的关怀转向全体官兵。
抗战爆发后,南方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钟期光任第一支队第一团政治处主任,协助陈毅、粟裕主持政治工作。他不仅把握大局,更将思想教育与干部战士生活紧密结合。1944年春,苏中军区某纵队三连司务长王新民因贪污数十元被判死刑,时值整风运动,纵队决定以杀一儆百。钟期光得知后立刻介入,强调贪污虽重但死刑过严,且整风不能滥用刑罚,要给年轻人改造机会。
他的观点经党委讨论采纳,最终改判王新民记大过处分。王新民受到影响,思想转变迅速,后来成为部队标兵。1945年兖州战役中,他英勇奋战,立下战功,即使退役回家仍为模范军人,多次获省市表彰。
还有一件小插曲。1947年3月莱芜战役后,钟期光正赶赴野司开会,途中被伤兵阻拦,要求先送伤员就医。钟期光因急事婉拒,引发伤兵不满,一名排长甚至揪住他衣领。事件传至六纵司令王必成,后在政委江渭清调解下,排长被送政治部处理。钟期光宽容待人,见排长悔过,亲自解绑安慰,安排其洗澡用餐,最终建议保留职务。此举彰显其宽厚仁慈和高人格魅力。
抗战期间,钟期光着力政治思想工作,注重联系官兵实际,推动立功运动和“即俘即补”政策,激励老兵带新兵,新兵刻苦学习,战场表现英勇,对“解放战士”亦有显著带动作用。谈及政治工作,他曾强调:“人民军队政治工作的生命线作用,须体现战斗性、创造性和知人善任,方能提升官兵政治素质及团结战斗力。”
晚年,曾任华东野战军参谋长的张震在回忆中高度评价钟期光。任职新四军江南及苏北指挥部政治部副主任期间,钟期光与苏北一纵队一团团长乔信明结下深厚友谊。乔信明曾跟随方志敏参加革命,被捕入狱,受尽折磨。抗战后获营救加入新四军,因旧伤瘫痪,转入后方养病和学习。
钟期光不仅关心乔信明病情,还慷慨拿出津贴资助他生活。乔信明推辞未果,钟期光坚持以领导身份强制给予支持。后来,钟期光经常派人探望,送去营养品。1945年乔信明转移苏中养病,钟期光更将新屋让给他夫妇居住,自己搬到简陋屋内。乔信明感激涕零,深知这是钟期光真情相待。
1949年上海解放后,乔信明调上海养病,经过治疗能行走,重新投入工作,任南京军区后勤部政委,1955年晋升少将。但因狱中折磨及劳累,健康不佳,1963年病逝,终年54岁。乔信明的去世给家庭带来巨大打击,钟期光得知后主动关怀其遗属,郑重承诺:“以后你们就是我的亲人,有事尽管找我。”
乔信明长子乔晓阳凭借努力获得国家保送出国留学资格,需先在北京培训两个月,却面临食宿困难。钟期光得知后,主动邀请其母子同住,尽管于玲推辞,他依然严令:“今后你们都住这里。”钟期光生活简朴,家常以馒头咸菜为主,但自此对客人十分慷慨,常备佳肴,甚至令钟家子女感慨:“跟着你们算是享福了。”
综观钟期光政治工作之所以成功,不在于技巧,而是源于他真诚待人、实心实意地关心他人,始终能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急人之所急,因而赢得广泛尊敬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