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圈里有不少“剧抛脸”,这些演员总能演什么像什么,根本不需要看演员表就能认不出他们。就比如《书卷一梦》里的那位偏心皇帝——南煦。
如果不看他的名字,我也只能觉得这张脸很眼熟,就是想不起来这就是演员张垒。相信大家一定见过他在无数影视剧中塑造的帝王或重臣形象,个个复杂多面,或阴险,或腹黑,甚至是深思熟虑,一个眼神就能把角色立住。
在《书卷一梦》中,他几乎不说话,坐在那里不动,却能让人毛骨悚然,实在让人难以忘记。但令人惊讶的是,他演得最让人讨厌的角色,竟然让人也很难完全讨厌他。
有网友调侃说,张垒总是一副美丽老头的面孔演坏人,不管他做了多少坏事,一旦临终前做点儿好事,观众立刻就能原谅他,这就是他脸上的魅力。例如,在《书卷一梦》中,他演的偏心父亲刚开始让人恨得牙痒痒,但最后却因为他对儿子的关爱而感动,甚至开始支持这个最不喜欢的儿子成为太子,帮他追求女友,顿时大家的态度就变了。
起初,他那个冷酷严苛的父亲,丝毫看不出对儿子的怜悯,甚至恨不得一脚把儿子踢死。但到了后来,他却突然变得全然不同:“我们家儿子无论论文、武力、心性哪一项不是万里挑一。”这种剧烈转变,让人怎能再恨得起他?
更有趣的是,这位父皇还超级有梗!他曾冷冷地说:“为了王权,我丢了十六个孩子。”然后冷笑:“离十六……”最搞笑的是,当他终于遇见了第七个孩子,他还故作惊讶地说:“这么高都看不见?”
会演戏又长得帅,还特别幽默,像张垒这样的人,为什么直到今天才被更多人注意到呢?
对那些熟悉张垒的观众来说,他早就已经存在了,毕竟他已经在娱乐圈摸爬滚打了23年,出演过百余部影视作品。那么,为什么他直到53岁才迎来爆红呢?
答案很简单,因为他从来不喜欢炒作自己,出道多年几乎没有任何绯闻,私生活几乎全无曝光。因为他只想做一个纯粹的演员,埋头演戏,专注自己做得好的角色,他做到了。
不过,张垒年轻时也曾梦想成为明星,向往过光鲜亮丽的娱乐圈生活。但经过一些风波后,他发现,作为演员,能够让观众记住自己的角色才是最重要的事情。于是他把自己视作“剧抛脸”,并将这看作对他最高的评价。
张垒其实是被动地成为了演员。出生在新疆的他天生长得有明星相,身高挺拔,骨子里也有着浓厚的文艺气质,所有这些都为他当演员奠定了先天的条件。张垒的父母都是大学生,期望他能考上一所好大学,拥有一份稳定体面的工作。那时的张垒也非常争气,是乌鲁木齐一中重点班的优秀生。
但他当时根本没想到中戏、上戏这样的艺术院校,直到有一天,中戏的老师来学校招新疆话剧团的代培生。张垒一副俊朗的面容立刻被老师相中。那时的他,对表演并没有多少了解,只是按照老师的要求,弹着吉他朗诵了一首顾城的诗,竟然就顺利被中戏录取了。
值得一提的是,他那时还考上了上海财经大学的国际贸易系。如果他选择读贸易,可能就会过上像父母期待的那样稳定的生活。然而人生从来不是按计划走的,出于对表演的好奇,张垒还是决定去中戏。
但进入中戏后,他才发现自己与其他同学的差距。他的同学们能够自由发挥,解放自我,而他却总是无法打开自己。对于演员来说,这无疑是致命的弱点。尽管他努力去克服内心的恐惧,还是未能战胜自己,最终选择退学。
之后,他又去了对外经贸大学学了半年的商务英语。然而,内心始终放不下对表演的渴望,或者说,他始终不甘心,想要证明自己并不只是个失败者。在这种心理驱使下,他决定再次考入中戏,不过这次是舞台美术系。
毕业后,张垒并没有直接进入演艺圈,而是开了一家酒吧,结识了不少圈内导演、演员。高群书、陆川、关锦鹏等导演也在他的酒吧里讨论剧本,张垒借此结识了不少资源。
真正让他开始作为演员崭露头角,是在陆川导演的电影《可可西里》中,张垒扮演了调查藏羚羊盗猎的警察尕玉,这是他出演的第一部电影,很多观众也是从这个角色开始认识到张垒。
张垒是一个爱折腾的人,但在演戏时却非常专注,合作的导演们都很喜欢他。他们说:“张垒给一个眼神,所有人都知道戏该怎么走。他站在那里,周围的人都能立起来。”
正因为如此,张垒从来不缺少戏拍。几乎每年都有新的角色,而在正式入行的第六年,他甚至出演了主角。最火的时候,《大秦帝国》剧组曾邀请他出演主角,但他婉拒了。他想保持自己内心的平静,做一个纯粹的演员,因此,他在事业巅峰期暂时退出了娱乐圈,休养了四五年。
这段时间里,他开设茶馆、素餐厅,尝试让自己变得更加清净、空灵。可惜这些生意并不成功,最终他不得不关门大吉。当他准备重返演艺圈时,发现这个圈子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已经不再是以前的样子,再也没人找他拍戏了。
过去是“演员挑戏”,现在是“戏找演员”。这种落差让张垒感到无奈,但他很快调整好心态,接受了现实,决定重新开始。从一个个小角色做起,慢慢地,他凭借自己的努力再次引起了观众的关注。
如今,已经53岁的张垒,早已不再在乎是否能被大家记住,只要角色一出现,观众能记住他的人物状态,他就满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