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其影视改编作品向来备受关注。近日上映的《红楼梦之金玉良缘》,在网络上引发了诸多讨论,有人质疑它是烂片,但实际上,这部电影是对原著的精准展现。
从情节架构来看,电影以宝玉大雪天出家倒叙开篇,将林黛玉回府奔丧作为主要情节的起始点,一步步揭秘王熙凤贪没林如海家产修建大观园,以及设掉包计出卖宝黛爱情的故事,最终呈现出情散人悲、归于宿命的悲剧结局。这种对原著情节的提炼和重组,并非随意为之。导演胡玫花费十年打磨剧本,打乱原作顺序,从结尾进入,倒叙宝黛的相遇重逢,在两小时内完成创作。这一过程中,电影巧妙地将原著中复杂交错的线索进行梳理,聚焦于 “阴谋与爱情” 的主题。比如,王熙凤为了贾府的利益,擅自挪用林如海的遗产修建大观园,这一情节不仅符合原著中贾府经济逐渐衰败却仍穷奢极欲的设定,还为后续宝黛爱情的悲剧埋下伏笔。通过清晰的情节脉络,让观众能够快速理解《红楼梦》复杂故事的核心。
在人物塑造方面,影片也下足了功夫。以林黛玉为例,她在得知宝玉即将迎娶薛宝钗时,没有质问和撒泼,只是平静地问 “宝玉,你因什么病了”,宝玉答 “因林妹妹病了”。这一情节将林黛玉在封建礼教束缚下,即便内心悲伤却仍保持大家闺秀气度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她自幼丧母,寄人篱下,生活不允许她犯错,所以在行为举止上时刻谨小慎微。再看刘姥姥,很多人认为她进大观园是为了讨钱扮丑,实则不然。电影展现出刘姥姥深谙生存之道,她明白在贾府这样的富贵之家,拿人钱财就要提供相应价值,于是她以逗众人开心来换取利益,并且拿了钱回家后还时常送自家种的瓜果蔬菜,在贾府败落后也是唯一伸出援手的人。这种对刘姥姥的刻画,挖掘出了人物在原著中被忽视的深度。
从主题传达角度,电影精准把握了《红楼梦》的悲剧内核。原著中 “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电影通过展现宝玉、黛玉、宝钗三人之间的情感纠葛,将 “金玉良缘” 背后的无奈与悲哀呈现出来。薛宝钗看似拥有完美的婚姻,实则揭开盖头面对宝玉时,脸上只有尴尬,她清楚自己未来的命运。这深刻地揭示了封建家族为了利益,牺牲子女幸福的现实,完美契合了原著对封建制度的批判主题。
诚然,电影也存在一些争议,如部分观众认为演员的气质与原著角色有差距。但从整体来看,《红楼梦之金玉良缘》在情节、人物、主题等多方面对原著进行了精准的展现,并非一些人所认为的烂片。它为观众打开了一扇重新理解《红楼梦》的大门,值得我们走进影院,细细品味 。 #图文打卡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