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关注那个又尴尬又丑陋的恋爱综艺?
Netflix最新推出的单身相亲节目简直让人目瞪口呆。
十位完全没有恋爱经验的素人硬凑在一起尝试谈恋爱,节目组竟然还安排恋爱教练来进行培训。
原本想看到令人心动的初恋,没想到却令人窒息——这根本不是什么恋综,简直就是单身病理学的报告!
我特意查了韩国统计厅的数据,发现2025年30岁以上的单身母群体占比竟高达12.3%。
节目组偏偏从4000多位报名者中挑选出这几个极品,纯粹是精准踩雷啊。
男嘉宾们要么油头三天没洗,西装又不合身,要么驼背缩脖,眼神躲闪;而女性嘉宾中虽然有两个清秀的,但她们开口的第一句却是“男人根本配不上我的事业”。
最让人捧腹的是,节目组竟然搞什么“自信心特训”,让社交恐惧症患者当众表白,尴尬得让人想要趴下去。
制作团队显然是想复制《单身即地狱》的成功,但似乎忘记了观众真正想要的:是颜值的盛宴,还是情感的修罗场,而不是看素人们的复建过程。
所谓的“唤起初恋回忆”的噱头更是可笑,谁家的初恋是让全员战战兢兢地做恋爱试卷呢?
有位韩国观众就直言:“看他们约会都让我比我当年高考还紧张。”
其实在母单群体中,实际上有许多宝藏存在。
我的朋友公司里就有一位搞算法的姑娘,穿着汉服在图书馆里去相亲,比节目里那些硬背话术的嘉宾生动多了。
节目组偏偏要放大这些人的窘迫,连嘉宾喝汤时吧唧嘴都要特写,这实际上就是在消费“单身”标签。
有媒体揭露制作方故意降低男性颜值的门槛,因为帅哥根本就不会报名来当“母单样本”。
更令人担忧的是,把单身视作病症的预设逻辑。
选手们开口闭口都是“治疗单身”,而恋爱教练更像是复健师来教他们握手的力度。
可是,母单的成因复杂得多:有的人专注于学术错过了恋爱时机,有的人则被原生家庭的阴影所困,还有的人单纯觉得单身生活更自在。
节目却把这一切简化成“你丑你怂,所以你活该单身”,看得人血压都要飙升了。
观察类节目倒是能让人收获一些东西。
比如,有位男嘉宾总是在女方说话时低头玩筷子,弹幕瞬间就爆发了“这不就是我之前的同事吗”;还有女博士把约会当成论文答辩的那一幕,简直就是社交恐惧人群的真实写照。
但如此费劲地寻找共鸣,还不如去看一些纪录片,至少不会看到节目组剪辑出的“励志变美”对比照——前后变化大概就是从3分到3.5分吧。
把恋综拍成戒恋综也是一种本事。
母单群体真正需要的,不是十个机位下的变形记,而是被正常看见的机会。
建议节目组干脆改名叫《人类尴尬行为图鉴》,或许还能冲个收视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