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陈宇浩
很多话剧,都自称“一生必看”,但真正毫无争议的,《宝岛一村》肯定在列。这部由赖声川、王伟忠联手打造的经典之作,15年经久不衰,至今观演人数已经超过50万,豆瓣评分常年在9.2。
大牌如林青霞,看完这部三小时的史诗巨作后感慨:“看得我如醉如痴,时而感伤时而欣慰,有时大笑,有时哭得抽泣;泪还没干又破涕而笑;还没笑完又哭将起来。”
今年暑假,重归杭州大剧院的《宝岛一村》,无论你是首刷还是N刷,都注定是不可错过的。这一次,潮新闻也为大家争取到了难得的观演福利(文末有详解)。
还是先讲回到话剧本身,知乎上有一句评价“《宝岛一村》这部戏没啥可解读的,所见即所得。”在这部戏里,赖声川并没有用过于复杂的叙事手法,基本就是沿着时间线顺着把故事讲下来。但恰恰是这种朴实,超越了文化、地域、年代隔阂,回归到人性最本质的真善美里。可能真的是被深深打动,否则刘嘉玲、杨澜、邓超、孙俪、张国立、黄磊、何炅等明星,也不会一遍遍“不厌其烦”地为《宝岛一村》打call。
创作之初,生长于眷村的台湾“综艺教父”王伟忠口述了100多个小故事,演员屈中恒,冯翊纲,宋少卿等也给赖声川讲述了很多亲历的生命故事,加上他本人成长经历的见闻,这些故事有的被删了,有的被转换,有的几个合成一个……最终,两百多个故事变成了三家人的四十几场戏,成了《宝岛一村》。这也是为什么“眷村”文化“自成一格”,却并不妨碍这部戏让每一个走进剧场的观众沉浸。
《宝岛一村》的故事,始于上世纪中叶,一群因历史变迁而离乡背井的人们,在陌生的土地上建起了一个临时聚居的“村子”。这里住着来自天南地北的邻居,有操着各地方言的阿伯阿嬷,有在困顿中仍坚持梦想的年轻人,也有在成长中困惑迷茫的“眷村二代”……
透过三个家庭的生活琐碎,观众看到的不仅是个体的命运,更是一个时代的集体记忆。剧中那些关于“家乡话”“家乡味”的执念,那些深夜围坐分享的乡愁,无一不让人动容。
一直以来,赖声川都以细腻的叙事和独特的舞台美学著称,而在《宝岛一村》中,他则巧妙地将宏大的历史背景融入日常生活的细节:
比如一景一物皆情怀。舞台上复刻的眷村场景,斑驳的木门、飘香的厨房、夏夜的露天电影,瞬间将观众拉回那个年代。
比如笑中带泪的台词。剧本充满生活智慧,既有“方言互呛”的爆笑桥段,也有“家书抵万金”的催泪瞬间。
再比如音乐与情感的共振。剧中穿插的民谣与老歌,成为跨越时代的情绪纽带,一曲《往事只能回味》响起时,台下总有观众轻声跟唱。
许多第N次走进剧场的观众,是因为《宝岛一村》“一部戏,半部近代史”的特质,剧中没有说教,只有鲜活的人物和故事,让每个人在剧场里也能读懂特殊历史背景下普通人的坚韧与温情。
同样,这部剧跨越代际的共鸣,也让许多人深深着迷——老一辈看到自己的青春,年轻人读懂父辈的沉默,《宝岛一村》甚至成为了许多家庭“共同话题”的起点。
正如赖声川所说:“这个村子不属于任何地方,它存在于所有漂泊者的心里。”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人们对“家”的渴望、对团圆的执念,从未改变。
这个周末,潮新闻也为大家准备了一份惊喜福利——3张《宝岛一村》的门票(7月25日场),抢票方式也很简单,在下方评论区,聊聊你对《宝岛一村》的感受,或者对赖声川话剧的观感共鸣,我们将从中选取3位,向每人送上门票1张,活动截至7月24日12:00,获奖者将以短信方式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