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手2025》节目组或许做梦都未曾料到,他们亲自将话题王格蕾丝·金斯勒淘汰掉了,不过却不得不把另一位“冷板凳选手”艾莉西亚,一路保送到了总决赛舞台。
瞧着陈楚生一个破音就能占据热搜三小时,李佳薇回归直接带动起飞,而艾莉西亚,连续两场稳稳坐在前三,却宛如空气一般,在我看来,这件事比她是否会进入决赛更值得人们议论纷纷。
话说艾莉西亚第九期拿了第一名,按说这种爆发力选手最能撬动话题。
结果当晚热搜全部都是“单依纯将周杰伦的歌化作了自己的”,“陈楚生遭嘲讽且默认遭遇了翻车”。
艾莉西亚的演唱片段,在那短视频平台上,连推送都未能蹭得上。
第十期更为夸张,破音失误了,却依然保住了第二名。
要是换成其他人,恐怕早就被键盘侠给“攻击”得体无完肤了。
这反差就好像职场新人在那认认真真地干活,不过却始终被边缘化;而与之相对的,隔壁工位那个嘴巴较为伶俐的,反倒获得了升职加薪呢?
节目组自己埋的雷,其实从第八期就冒头啦。
你们还记得那场,极具戏剧性的揭榜赛吗?
李佳薇和艾莉西亚,就像事先商量好了似的,一个挑了“者来女”,一个选了“火星电台”,那叫一个干脆利落,轻松愉快地清掉了两个“高热度低排名”的威胁。
当时弹幕都在刷屏“芒果台这下赚了”,可没想到,最后却是赚了个寂寞。
这两个名额,完全能留给那些人设更炸烈的选手啊。
说到人设,就不得不提及ALin。
每次唱完歌,就仿佛观看了一场情感剧。
ALin轻轻扶额、微微低头的画面,搭配上一个带有暧昧意味的文案,分分钟就在社交平台上发酵成“姐姐恋爱脑发作”。
这难道不比艾莉西亚的步步为营来得实惠?
有姐妹在后台留言说,看节目时,特意去查阅了艾莉西亚的资料,结果发现这位姐姐在采访中全是“认真对待每一个音符”的诚恳话语,根本找不到黑料。
有人说艾莉西亚拿了“剧本”,但姐妹别急着摔键盘,我真不觉得节目组想保她。
看着艾莉西亚,每场在安全区内都有着稳定的输出,制作团队恐怕是在后台急得直薅头发。
淘汰?人家次次前三,规则不允许。
强捧?观众根本不买单。
资本要保也是保摇钱树,谁出钱给不冒烟的炉子添柴?
这多像我们在办公室所忍受的那种鸡肋般的同事:能力呢够不上让人惊艳的程度,出错呢又达不到被开除的那条线,偏偏呢还格外勤奋,死死地占着关键的位子。
所谓“规则公平”,(在某些时候),就是优秀打工人的一种困境写照。
最近重刷《火星情报局》,发现了一个玄机:最出圈的嘉宾,往往是那些,自身带有“刺头”这般标签的。
薛之谦嘴上爱说,可内心却很真诚;纵贯线组合,凭借年龄上的反差,以此来制造话题。
反观歌手舞台,谁还能记得艾莉西亚,在那一期穿了何种衣物?
热度密码,从来不是实力,而是性格方面的特质。
真要给节目组支招,我觉得他们得先承认:流量不是原罪。
王心凌一首《爱你》炸翻红不就赢在回忆杀+糖分唱腔?
艾莉西亚缺的不是高音,是一个可供二创的表情包、一段能伴舞的hook,甚至一次破音后俏皮吐舌的小自嘲,让观众可以“玩”她。
之前有一档综艺叫做《国民老公训练营》,里面那个程序员男嘉宾,没说过几句台词,但是每次出场,都自带“社恐萌男”的滤镜。
他那戴眼镜推架鼻梁的动作,被剪辑师放大了五倍,结果全员都在助攻他谈恋爱。
艾莉西亚若是能学学这套路,节目组也不至于连夜去改剧本。
所以下一场若艾莉西亚依旧在原地发出高音,我提议导演组需再给她提供干冰以及天使灯,直接对着她的脸进行特写,让她在破音那仅0.1秒时所显露的惊慌都难以躲藏。
观众不一定追求完美,却必定渴望真实。那稍许的失控,或许就是触发转发键的关键。
总决赛那一夜,聚光灯照在艾莉西亚身上的时候,或许相比最终的胜负,更值得让人深入思考的是我们坐在屏幕前所做出的抉择:要是艾莉西亚顺利进入决赛,你们会一直看完她是否能夺冠呢?还是会转而开始等待陈楚生与单依纯之间那如同神仙般的对决?
不管怎样,制作组这次可算是把该花的钱都花到位了——下次签合同的时候,估计得在条款里添上一条“热搜关键绩效指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