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亦菲缺席白玉兰奖,20年前老师的忠告是否应验?
一、
白玉兰奖的风波愈演愈烈,刘亦菲的缺席成了大家热议的焦点。
其实,那天我正好在现场不远处。临近颁奖时,街头弥漫着一股热浪,但现场并未见到多少粉丝等候刘亦菲的到来。我原本以为她肯定会出现,毕竟入围的几位女演员都在场,唯独她不见踪影。
后台的消息四处流传。一些人传言,刘亦菲其实已经到达现场,并在化妆间等待。可惜的是,她并未得奖,情绪一时失控,与团队一起哭了十几分钟,最后便匆匆离开。甚至她的助理脸色凝重,似乎并不打算再继续参与其中。
与此同时,组委会方面也有风声传出。颁奖还没结束时,朋友圈里就出现了这样一条动态:“尊重规则,才能得到同行的尊重。”大家心照不宣,知道这话是在针对刘亦菲。群里的讨论也瞬间热烈起来。毕竟,对于这种大规模的颁奖典礼,大多数演员即便未能获奖,也会表现得彬彬有礼,至少会待到最后。而像刘亦菲这样临场消失,实在是让人感到惊讶。
二、
回想刘亦菲初入圈时,风头可谓一时无两。
那是20年前的事情了。北京电影学院的校园还未如现在般现代化。她那时年仅十几岁,拥有一张如玉般洁白的脸庞。班主任曾在采访中直言,刘亦菲确实拥有过人的天赋,但他也特别提醒道:“她必须学会冷静,别让天赋冲昏头脑。”这句话,我至今记忆犹新。
说到这里,不禁想起当年我在跑供采工作时,也亲眼目睹了这批年轻演员的崛起。关于刘亦菲的消息几乎没有人不知道——她是美国籍,父母背景显赫,很多事情似乎都顺风顺水。但班里有些老师私下也曾说过:“单靠天赋走不长远。”巧的是,二十年后的今天,依然是她,遭遇了这样的风波。
再次回到白玉兰的颁奖。细想一下,这件事背后并非单纯的面子问题。你看,她在提名晚宴的前一天到场,并且还放弃了参加LV大秀,显然是非常看重此次奖项的。然而,到了正式颁奖的当天,却突然未见人影。很多业内人士分析,恐怕她已经提前得知结果,觉得无望才临时决定缺席。
说白了,娱乐圈中的那些潜规则大家心知肚明。奖项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如何在公众面前维护自己的形象。特别是像刘亦菲这样多年站在光环下的人物,稍有不慎,便会被无限放大。观众并非傻子,大家都在默默评判。
三、
这件事在圈内无疑撕开了娱乐行业的面纱。
有一个老规矩:你是否红是另一回事,但在任何场合都不能失信。即使知道自己无法获奖,明星依然需要露面,至少提前请假,或者通过团队进行公关,绝不可能突然失联。
此外,奖项的争夺表面上看似平静,实则暗藏着资源与人脉的博弈。你看看今年的白玉兰奖,许多剧集背后都有大平台、大金主撑腰。刘亦菲本来凭借她的国际背景和人气,白玉兰奖是她唯一的露脸机会。可惜,最终还是功亏一篑,圈内人纷纷议论。
得奖固然重要,但在这个圈子里,维持“江湖情谊”更加关键。很多人嘴上不说,心里早已记下账。以后无论是合作还是资源分配,谁敢保证没人从中作梗?
这一事件让我想起了曾经有个小生,因为一个县级文艺奖还赖着主办方五千块的差旅费,结果几年里再也没什么人愿意与他合作。娱乐圈可是不缺乏记仇的,所有的恩怨,早晚都会有回报。
四、
从几十年的观察来看,说一句不中听的话:“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刘亦菲这些年走得比谁都快,可人有时就是这样,想要得到的东西越多,出错的机会也越大。一旦失去了观众的支持,粉丝又能承受多少风波呢?
回想当年她老师的那番话,今天看来尤为深刻。可惜,天赋和美貌终究不是走得远的全部。这个圈子里,漂亮的脸蛋和能演的演员比比皆是,但能长久立足的,往往是那些看得清利益得失、能保持冷静的人。
如今,所有人都在等刘亦菲的回应。如果她再拖下去,这件事恐怕就会愈演愈烈,越来越难以收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