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哈哈的2025年,并非平静祥和的开端。一场围绕着权力和财富的家族内斗,正将这家国民饮料巨头推向风口浪尖。表面上是商业策略调整,实则暗流涌动,刀光剑影。这出大戏的主角,是宗庆后之女宗馥莉,以及昔日娃哈哈元老、宗庆后长年合伙人杜建英。
这场争斗的导火索,是2025年5月引爆舆论的今麦郎代工事件,以及紧随其后的6月,娃哈哈一口气关闭18家自有工厂的举动。外界哗然,纷纷猜测背后隐情。很快,家族内斗的传闻便甚嚣尘上。被关闭的工厂,与杜建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她由此成为这场权力争夺战的核心人物。
杜建英并非等闲之辈。早在2004年宗馥莉回国加入娃哈哈时,她已是集团高管,掌管着娃哈哈的供应链和国际业务网络,在90年代便已参与布局海外市场,是宗庆后身边最倚重的合伙人之一。彼时,舆论普遍认为宗庆后更偏向于其子宗继昌,而宗馥莉,一个女性继承人,在“传男不传女”的传统观念下,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2008年,杜建英淡出核心管理层,外界猜测这是宗庆后为平衡两派势力,为女儿铺路之举。然而,杜建英并未完全退出,她通过控股关联企业,暗中掌控着娃哈哈的供应链,并获得了包括宗泽后在内的部分家族成员的支持,这复杂的家族关系,如同一个难以解开的谜团。
尽管宗馥莉的职务不断提升,但实际权力一度受到限制。直到2025年12月,她正式被任命为副董事长兼总经理,接班之势才真正确立,外界才松了一口气,认为宗馥莉暂时占据了上风。
然而,杜建英手中仍握有两张王牌:一是控制着十几家娃哈哈重要代工厂,二是宗庆后生前承诺的21亿美元离岸信托资产。这两者都关系到娃哈哈的未来命运。
2003年,宗庆后在香港汇丰银行设立信托账户,据称计划将资产平均分配给三个非婚生子女,每人7亿美元。然而,至今仅支付了部分款项,剩余的18.2亿美元,加上2025年突然转出的110万美元,引发了外界对信托真实性的质疑。若信托无效,这笔巨额资产将被视为宗庆后遗产,根据2025年的遗嘱,将全部归属宗馥莉,杜建英的子女将一无所获。这直接将矛盾推向白热化。
为此,宗馥莉开始清理“非嫡系”供应链。2025年,她果断关闭了18家与杜建英相关的代工厂,并将资源倾斜至她实际掌控的宏胜饮料集团,该集团现已承接了娃哈哈三分之一的代工业务,宗馥莉亲自担任董事,祝丽丹担任总经理,这标志着宗馥莉成功构建了自己的核心势力,牢牢掌控集团供应链。
然而,杜建英一方也并非坐以待毙。她最大的筹码,是向法院申请分割宗馥莉名下29.4%的娃哈哈股份,这将严重削弱宗馥莉的控制权,并可能将大部分股份归于宗庆后的三个非婚生子女。法律层面的争夺,才刚刚开始。
如今,双方正进行着最后的博弈。宗馥莉凭借“正统继承人”身份和优异的经营业绩占据道德制高点,而杜建英则动用法律和家族资源发起反击。这场争斗,早已超越单纯的财富分配,演变成对娃哈哈控制权的生死之战。
这场家族内斗,无疑给娃哈哈带来了巨大的风险。市场信心和合作伙伴的信任都经受着考验。这场漫长的拉锯战,最终会如何收场?谁也无法预测。但可以肯定的是,娃哈哈的未来,将取决于这场权力争夺战的最终结果,而这场战争,远未结束。其本质反映了中国家族企业传承中普遍存在的结构性矛盾:传统观念、利益分配和权力交接的冲突,最终将如何化解,依然是一个巨大的问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