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演“李善德”,和大鹏放一块比,才知道雷佳音为何被“骂”
《长安的荔枝》剧版和影版接连亮相,观众难免将雷佳音与大鹏饰演的 “李善德” 放在一起比较。剧版播出后,雷佳音的表演就屡遭差评,而影版上映后,大鹏的演绎更让雷佳音陷入争议。
原著中的李善德是个被生活和官场磋磨的底层小吏,身形精瘦、干练,透着几分精明,同僚戏称的 “猴崽子” 也暗示了这一点。雷佳音的魁梧身形与这一形象相去甚远,观众很难相信他能完成从长安到岭南的奔波任务,从一开始就难以代入剧情。
大鹏则恰好贴合这种精瘦感,黝黑的面容刻着生活的重压,花白头发下的眼神藏着不服输的狠劲,往那一站就像原著里那个倒霉小吏。
除了外形,神韵的差异更明显。李善德虽是底层小吏,却有读书人的清高和绝境中的倔强。雷佳音的演绎带着模式化的 “窝囊”,眼神涣散,步履沉重,更多展现的是疲惫与妥协,没能传递出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的韧性。
大鹏却将角色演成了孤勇者,眼神里的执拗藏着绝境中孤注一掷的狠劲。他把 “就算办不到,也想知道自己会倒在距离终点多远的地方” 这句台词,演绎成小人物被逼到绝境后的悲壮倔强,精准抓住了角色为家人豁出一切的核心特质。
面对不可能的任务时,雷佳音的绝望多是外在表现,缺乏内心挣扎;大鹏则通过细微的肢体语言和语气变化,生动展现出恐惧、不甘与拼死一搏的心理。与其他角色互动时,雷佳音版显得被动,而大鹏版在周旋中透着坚韧,更符合原著中在官场摸爬滚打的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