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夏日,七月将尽,时光如流水般悄然滑落,世人心头却有一部电影静默无声,犹如隐匿在暗夜里的幽灵。它无预告,无宣传,连官方微博的最新消息,也停留在七月初关于那段沉重历史的陈述。这便是赵林山导演倾注九年心血,抵押房产,执拗拍摄的历史巨制——《七三一》。
它在售票平台上高居“想看”榜首,人数逾百万,远超同期《长安的荔枝》《南京照相馆》,潜力票房估计五千万起步。然而,命运弄人,这部获批龙标、定档7月31日的影片,却有可能无声无息地被无情搁浅,难以与观众见面。
《七三一》的诞生,是中国电影史上少有的坎坷征程。立项于2017年,面对敏感题材,投资方接连退出,冷漠如冰霜。导演孤身抵押房产,筹得五百万,方得以起步。2018年计划开拍再度受阻,三年后才在黑龙江的冰天雪地中,忍受零下三十度的严寒,完成146天的实景拍摄。此后沉默三载,2024年金鸡百花电影节上,赵林山终于宣布全球定档七月三十一日,那一刻,他与妻子相拥泣下,这泪水是九年奔波取证、翻阅被封存档案的苦涩结晶。
然而,终点似乎远得可怕。在发布预告片后,百万家长联名举报,指责其血腥残忍、恐吓儿童,指责其破坏中日友好。日本政府层层施压,外务省递交二十三次抗议,要求改片名,淡化罪行描述,甚至欲将罪恶的七三一部队涂脂抹粉,称之“旧日军防疫部队”。日本右翼网民发起抵制中国商品的运动,控诉这是一部“仇恨宣传”影片。令人讽刺的是,当美国的学生们研究这段历史时,震惊地说“竟然从未听闻此事”。这历史的揭露,在自己的国土被抵制,而在侵略者国度被遗忘,荒谬如梦魇。
中国电影至今沿用上世纪九十年代的老旧审查制度,一切影视内容都须适合六岁至六十岁的观众。《七三一》虽贴上十八岁以下谨慎观赏的标签,但无分级制度让影片陷入两难:要么淡化历史残酷,要么面对家长群体的恐慌举报。早在2013年,中消协提出按学龄阶段划分分级制度的建议,却始终杳无音信。倘若有了分级保护,《七三一》便可直面成人观众,保护青少年同时不掩盖历史真相。
眼见上映仅剩十日,影片却仍然没有一丝宣发踪迹,未有路演,未见票补,连点映都无。同期的《罗小黑战记2》和《南京照相馆》背靠中影、猫眼等巨头,数千万宣发铺路,即使姜文新片口碑下滑,也有四大公司兜底。反观《七三一》的出品方与宣发方,既无资本撑腰,亦无突围之能。无发行商接盘,百万想看数字只是空中楼阁。
这部影片激起的风波,已超越文化范畴,变成撕裂社会的道德审判。支持者视导演为爱国旗手,质疑者则被扣上叛国帽。非黑即白的极端对立,使得理性对话无从谈起。更讽刺的是,那些举报影片血腥的家长们,却对影视中的软色情、暴力游戏视若无睹。短视频平台充斥着挑逗画面,却抵制揭露历史的真实影像。可历史不会因儿童害怕而改变,当年七三一部队的受害者中,儿童占三成。
赵林山导演九年磨砺的长征,或许就要在终点前被拦腰斩断。唯一的转机,是大型发行商的紧急出手。中影、猫眼若能介入,或许能借助资源换取排片,但宣发时间已所剩无几,连基本物料都未备齐。更让人忧心的是,网传送审版影片已泄露网络,导演当年誓言“反战为核心,没有什么比生命更值得尊敬”,若成盗版流传,无异于对创作者的最大讽刺。
哈尔滨的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内,宣传资料静静躺着。它们等待的,恐怕不是观众的掌声,而是又一部被资本与制度双重扼杀的作品。连日本NHK都能播出《七三一部队真相》的纪录片,公开二十小时认罪录音,我们的历史记忆,却被困在影院的最后几米处。
影院经理老张无奈翻着排片表,摇头叹息:“一百二十四万想看?可没有宣发,我怎能给它排场?”
售票平台上的数字依旧在跳动,124.7万,124.8万……那是一双双普通观众渴望用脚投出的真诚票票。
讽刺而又沉重,今夏《南京照相馆》靠着巨头护航票房狂飙,而同为历史伤疤的《七三一》,却沦为幽灵电影。赵林山抵押房产换来的胶片,此刻躺在仓库,距离银幕只一步之遥,却可能永远见不到灯光。
历史的真相,不该永远躲藏于阴影里。愿那些为真相奔走的人们,终能见到光明,愿所有沉默的历史,都有被聆听的时刻。前路虽难,且行且歌,愿你我皆有勇气,迎向那不灭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