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最新一集《奔跑吧》,我不禁想说:别再责怪嘉宾了,他们其实不过是节目组剧本里的“打工人”罢了。
当郑恺和谢依霖辛辛苦苦奔波一整天,最终却输给了一群塑料鸭时,我的第一反应并不是“这太惨了”,而是“这也太妙了吧”。节目组简直知道怎么挑起观众的怒火,让大家迅速上热搜!
为了争夺最终胜利,绿队的每个成员几乎都把每一项水上挑战当成了个人秀的舞台,但到了最后,结局却出乎意料。
节目临近尾声时,三支队伍的塑料鸭子们被安排参加漂流比赛。水闸一开,小黄鸭开始迅速朝着中心靠拢,像是加了速似的,直接冲到了最前面,然后随水流冲得更远,绿队和白队的队员们则被挤到两旁,根本动弹不得。那一刻,我的感觉就像是早高峰坐地铁——人群推着你往前走,而两边的人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完全无法动弹。
谢依霖抱着三千多只鸭子哭得稀里哗啦,而郑恺则直接成了新一轮表情包的主角。弹幕瞬间炸开了:“绿队白忙活!”
李晨淡定地解释道“地形不好”,听起来像是在随口闲聊,但其实他的话道出了节目的潜规则。那一刻,他无疑说出了大家心里最真实的想法:“这不公平!”于是,观众纷纷鼓掌叫好。
但紧接着我心里却为他说了句“捏一把冷汗”:哥,你下季的合同还在吗?
其实观众的吐槽并不是因为这结果是由运气决定的,而是因为“我们又一次被节目组坑了”。要是绿队真凭自己的努力拿到冠军,热搜也许就只是挂个半天而已。但现在,这个“努力全泡汤”的话题,瞬间成了凌晨三点的热搜头条。
如果把所有的努力都换成运气,那结果又会如何呢?想象一下,你彻夜未眠写好了方案,却突然老板宣布KPI是通过掷骰子来决定的,谁听了不想翻桌?
更让人无语的是,节目组连装作公平的样子都懒得做,换鸭子时连对手的库存都不允许大家看到。范丞丞的一次手势差点就让绿队的鸭子全搬空了,结果居然什么也没拿到。
其实节目组完全可以轻松改变规则:比如把鸭子搅拌均匀再放进去,那样就能保持一些竞技的尊严。但他们偏偏不这么做,因为“翻转”这一操作能成功登上热搜。而且,正因为有了这种“难以放下”的不公平,话题才有热度。不管观众怎么骂,只要数据好看,他们就赚到了。
节目组明知道观众对于“仅凭运气”来决定结局的游戏有多反感,但恰恰是这种反感让他们的流量越来越大。去年,嘉宾们在泥潭里滚了整整三个小时,最后却是通过抽签决定胜负,没想到竟然一举登上热搜。今年,他们把抽签换成了鸭子漂流,骂声一浪高过一浪,播放量也随之翻倍。套路并不害怕陈旧,反倒是怕没有引起观众的愤怒。
如果绿队真的赢了,结局反而显得平淡无奇。正因为“努力被设定打败”,我们才集体代入其中,疯狂吐槽。
节目组真是精准抓住了“努力悖论”:他们给你希望,再亲手掐灭,情绪价值拉满。换句话说,我们骂得越狠,他们心里越是偷着乐。
不要觉得这只是个游戏,实际上,生活中这种情境随处可见:团建时抽到与老板同组轻松获胜,抽签决定汇报顺序越靠后,评委就越不喜欢你。我们讨厌的,不是失败,而是那种无从抵抗的、莫名其妙的失败——就像被迫接受“你的努力毫无价值”。
而最令人心痛的是,这种不公平,现实中我们早已习惯了。考试时碰到超纲题,晋升时输给空降兵,抢票时被黄牛打败,哪一个不是“你那只小黄鸭被推到一边”?
综艺节目只不过把职场规则搬到了水上乐园而已。我们骂嘉宾,实际上是在骂生活中那个无法反抗的自己。
要是所有游戏都只能靠努力来决定胜负,节目还能有意思吗?我们嘴上总说“希望公平一点”,但心里又暗自期待那些反转,这就是我们一次次买账的理由。
节目组敢于挑战观众底线,因为他们知道,观众表面上讨厌,心里却是认同这种“反转”的戏码。比如《王牌对王牌》,虽然也是靠运气决定游戏结果,但至少让嘉宾自己掷骰子,输了也没什么好抱怨的。而《奔跑吧》却将运气归结为“自然因素”,感觉有点小狡猾。
所以,同样的不公平,如何呈现给观众,决定了他们的反应是骂声一片,还是赞美不断。
所以啊,别急着心疼郑恺,也别急着骂节目组。我们真正要面对的,是明知道规则不靠谱,还是忍不住点开观看的自己。毕竟,有时候姐妹们的快乐,就在于疯狂吐槽的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