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南枫
文案|十四北
暑期档的热度逐渐攀升。姜文时隔七年重返大银幕,再次将商业电影的高度推向新的层次,虽然“为了这盘醋包的饺子”在口味上引发了一些争议,但这盘“醋”的存在确实颇具趣味。
与此同时,大鹏执导的《长安的荔枝》毫无疑问摆脱了剧版的阴影,成为今年夏天最受欢迎的喜剧之一。国漫的光芒也在《罗小黑战记2》豆瓣8.6高分的加持下重新闪耀。
但在我看来,今夏口碑最耀眼的作品,或许才刚刚登场——那就是《南京照相馆》。
这部由《孤注一掷》团队打造的电影,将视角从缅北战场拉回到历史沉重的南京大屠杀。作为一部久违的主旋律大片,《南京照相馆》已开启点映,现场观众反响热烈,口碑极佳。
当主旋律电影似乎不再受青睐时,申奥导演用这部作品再次给观众带来了惊喜。这是一部非常新颖且深刻的影片。
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是中国人刻骨铭心的记忆。过去许多影片多聚焦于展示抗战士兵的英勇无畏,而申奥导演却选择从一家照相馆讲述故事。
男主角苏柳昌(刘昊然饰)原本是一名普通邮递员,战争突如其来,日本军队已在南京展开大规模屠杀。对外,他们伪装成友好,但实际上暴行不断。日军保留了南京的一家照相馆,强迫几人替他们工作。
为了活命,苏柳昌谎称自己是照相馆的学徒,懂得洗照片。就这样,几位求生者在照相馆中相遇。
他们每日目睹日军的残忍,却无能为力。偶然发现一张能证明大屠杀罪行的照片底片,成了他们反抗的关键证据。显然,日本军方绝不会容留这种“铁证”。为了让世人知晓真相,也为了给国人报仇,照相馆中的这群人齐心协力,冒着生命危险将底片传出。
故事虽简单,却情感真挚,令人泪目。影片群像丰满,最令人难忘的是日本角色伊藤。
伊藤由日本与中国混血演员原岛大地饰演,他没有粉饰角色的恶劣,反而将伊藤的邪恶刻画得淋漓尽致。伊藤是个“本分”的摄影师,常用汉语说“我是你的朋友”,面带慈祥,态度平和。甚至他会看不惯那些性病患者和滥杀无辜的日本士兵。
然而,电影中这样一个“不错”的日本人形象,在抗日题材里显得格外讽刺。伊藤的温和与后期暴露出的丑恶形成鲜明对比。他或许有底线,但面对无辜百姓的惨遭屠戮,最终也放弃伪装,露出真面目。
相比之下,主人公们从始至终的惶恐不安,到最后无畏牺牲,才是最振奋人心的部分。他们面对死亡的恐惧与为守护底片而奋不顾身的决心,升华了影片主题。那些铿锵有力的“寸土不让”,令观众感受到的不是悲惨,而是壮烈与坚韧。
这正是中国人民不容践踏的脊梁,也是抗战影片应当传递的精神。
对比以往同题材影片,《南京照相馆》更显精彩。让我记忆深刻的抗战电影不多,其中包括《金陵十三钗》和陆川导演的经典之作《南京!南京!》。
然而,观看《南京!南京!》时,我感受到的更多是导演居高临下的历史解读,而非纯粹的情感共鸣。所谓的视角创新,反倒让立场变得模糊。
南京大屠杀的理解不应仅停留于残酷杀戮的展现,更应体现百姓在极端苦难中的勇敢与坚毅。面对血腥屠戮,人民选择了以血肉之躯铭记历史。
残酷杀戮之下,部分人成了汉奸,这是无可厚非的现实。遗憾的是,有些影片虽然严厉批判汉奸,却试图美化部分日本角色,令我难以接受。
而《南京照相馆》则展现了截然不同的态度。王传君饰演的王广海,为了生存成了翻译,生活中时而不得不低头妥协。他没有趋炎附势,也不贪婪,面对无辜死难者,内心充满不忍。
按照惯例,这样的角色往往会觉醒,最终成为英雄。但王广海的结局却毫无预兆地殉职,令人震惊却又合情合理。
申奥导演实实在在地将南京大屠杀的惨烈真相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对中日人物塑造真实、细腻,没有任何洗白与美化,却又充分展示人性光辉,这样的处理极为难得。
提前观影后,已有知名大V预测《南京照相馆》将成为今年暑期档的“光芒之作”。
如今主旋律电影市场不振,这部影片却能牢牢抓住观众的心,实属难得。
这是一部无惧剧透的电影。抗战史长达数年,载入九年义务教育课本,镌刻在各地纪念馆中,也频繁出现在银幕上。没有人比我们更懂得“牢记使命,勿忘历史”的意义,也明白忘记历史即是背叛。
《南京照相馆》并未刻意寻求创新,只是忠实还原历史罪行,展现底层无名英雄的故事。无须润色,无需刻意煽情,不必大肆宣传,想看的人自然会走进影院。
唯一可惜的是,影片未能选在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纪念日上映。
-END-
南枫娱乐圈
有品质的娱乐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