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脱口秀的迅速兴起,这种以犀利观点和幽默表达为核心的新兴喜剧形式,因其紧贴生活的题材,赢得了大量年轻观众的青睐。然而,在行业蓬勃发展的背后,一系列问题也开始浮现,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其中,“性别对立”成为了脱口秀领域极为显著且令人担忧的乱象。随着脱口秀热度飙升,围绕男女关系的话题屡屡登上舞台,甚至被某些演员用作吸引流量的“杀手锏”。如傅首尔等脱口秀演员,常在节目中公开吐槽伴侣生活,激起同性观众的强烈共鸣,快速引爆网络讨论和热搜。久而久之,“男人骂女人”“女人骂男人”的段子成了固定内容,性别对立的观念也被无形放大,甚至加剧社会矛盾。事实上,男女思维和观念差异本身值得探讨,但将这种话题用来制造对立氛围,显然违背了脱口秀作为大众娱乐的初衷。
除了性别对立,脱口秀中“擦边低俗”现象同样令人堪忧。为了博取眼球,一些演员不断触碰色情、暴力甚至低俗的边缘,频频使用“黄腔”段子,导致节目内容浮躁且缺乏深度。过度依赖这些“擦边球”虽能短时间内引流,但却损害了脱口秀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底蕴。更有甚者,演员们在段子中无节制地带脏字,显得粗俗无礼,令不少观众感到尴尬和反感。
而脱口秀的核心魅力之一,本应是敢于“冒犯”,通过调侃社会现象、讽刺不合理规则,甚至自嘲生活尴尬,引发观众思考和共鸣。然而,当前部分演员却将这种“冒犯”演变成了恶意攻击,甚至针对特定群体进行人身攻击。更有演员在段子中点名批评同行或身边好友,间接引发网络暴力。以残疾人、低收入者或外貌缺陷者作为笑料,已经超越了幽默的界限,成为对弱势群体的欺凌。俗话说“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当冒犯变成恶意攻击,观众的反应也分化严重,虽然部分人乐在其中,更多人却感到不适和受伤。
面对脱口秀行业中冒犯、低俗擦边和性别对立三大乱象的蔓延,如何规避并推动行业健康发展成为当务之急。首先,明确行业底线至关重要:冒犯并非幽默,擦边并非智慧。演员和平台应深刻认识到,拿敏感话题如性别、种族、残疾开玩笑,极易引发争议和反感。与其靠低俗梗吸引眼球,不如致力于打造有深度、有思想、有共鸣的原创内容。行业层面应建立科学的内容审核机制,对明显煽动对立、侮辱群体的段子果断叫停,同时避免“一刀切”带来的压制。平台应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加强对新人的培训,引导他们把握冒犯的边界,并设立观众反馈渠道,及时调整内容方向。
与此同时,作为观众,我们也应保持理性,分辨讽刺与制造对立的差别,不被一时的娱乐冲动蒙蔽。毕竟,脱口秀的本质是通过段子反映生活,激发思考,而非恶意激化矛盾以博取流量。唯有演员、平台与观众三方共同努力,脱口秀才能真正回归其真实幽默的魅力,成为既令人愉悦又能引人深思的艺术形式,而非沦为“乱象”的温床。
——参考来源:
红网:《脱口秀演员被指“擦边”,道德底线不可失》2025年3月19日
半岛都市报:《半岛时评|脱口秀的“擦边狂欢”当休矣》2025年5月22日
北京日报客户端:《中国妇女报评论:“脱口秀”不能靠“黄段子”野蛮生长》2025年5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