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字中证道。——唐泪」
歌手发片量。
相对于唱片销量、演唱会场次、电影票房、片酬、影帝奖杯等等,这个数据可能会很容易被人忽略。
比如拿四大天王来讲,封王前后,这个数量大不相同。
尤其粤语大碟。
众所周知,郭富城1992年携华语乐坛爆红之势回港,令诞生不到半年的香港乐坛封号“三剑客”作古,又令四大天王封号诞生。
自此开始一场龙争虎斗。
笔者早前做过统计。
1992年,郭富城发行首张粤语专辑《跳不完·爱不完·唱不完》。
同一年度来观察,剔除精选集和EP,其他三人历史累计发行的粤语专辑数量分别为,张学友十二张、刘德华十一张、黎明七张。
这个数据差,当然很可怕。
但如果再做一个延展对比,可能会更让人感到绝望。
以单张专辑十首歌为标准,彼时的郭富城刚好只有十首粤语歌,而张学友有一百二十首、刘德华有一百一十首、黎明则也有七十首。
这其实并不是一场公平的较量。
所以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乐迷们除了看四大天王如何统治乐坛,更大的看点或就在于,看几乎等同“从零开始”的郭富城,如何励志逆袭。
换个人恐怕早已未战先怯,但郭富城战意如狂。
他一边转型,一边狂奔。
四人同台。
以1993年为始,以1998年四人最后一次同台竞逐为终,共计六年。
发行粤语专辑最少的天王是张学友,总计六张,分别是《我与你》、《饿狼传说》、《这个冬天不太冷》、《过敏世界》、《不老的传说》和《释放自己》。
刘德华发行了十张粤语大碟,也即《爱的空间》、《真我的风采》、《答案就是你》、《爱意》、《5时三十分》、《Memories》、《情未鸟》、《在乎你》、《真生命》和《你是我的女人》。
黎明则发行了十一张粤语大碟,计有《梦幻古堡》、《夏日倾情》、《不可推搪》、《天地情缘》、《火舞艳阳》、《天地豪情》、《梦追踪》、《Perhaps...》、《感应》、《IF》和《Leon Sound》。
郭富城则以十二张粤语大碟的数量,为四人之冠。
从《没有你的爱》、《Merry Christmas》和《狂野之城》,到《铁幕诱惑》、《天若有情II天涯凝望》,再到《纯真传说》、《备忘录》、《听风的歌》、《爱的呼唤》、《唱这歌》、《风里密码》和《一变倾城》。
而六年角逐,结果如何?
只观察乐坛顶级大奖。
一届TVB最受欢迎男歌手奖、一届十大中文金曲最佳男歌手奖、三届叱咤乐坛男歌手金奖、两届金曲金奖和六届十大中文金曲全年最高销量大奖。
这是张学友。
一届TVB最受欢迎男歌手奖、一届十大中文金曲颁奖礼全球华人至尊金曲。
这是刘德华。
两届TVB最受欢迎男歌手奖、两届叱咤乐坛男歌手金奖、三届十大中文金曲颁奖礼全球华人至尊金曲、四届金曲金奖和一届叱咤乐坛至尊歌曲大奖。
这是黎明。
连庄TVB最受欢迎男歌手奖、一届十大中文金曲全球华人最受欢迎男歌手奖、一届叱咤乐坛男歌手金奖、两届叱咤乐坛至尊歌曲大奖。
这是郭富城。
谁负谁胜出?
这是一场仅限粤语歌坛的竞争。
刘德华在封王前先声夺人,封王后略显落寞,黎明少年得志,各大奖项均衡度极高,张学友销量无敌,郭富城逆势上行,后期威势无匹。
总有人喜欢说,郭富城最后才拿到TVB的最受欢迎男歌手大奖,所以他最弱。
但笔者以为,若是在实力并不能压服群雄的时候,因种种原因,被“拔苗助长”,这其实是一种悲哀。
郭富城恰好规避了此种不堪。
回港之初。
他并未因自己“唱跳”歌手的身份,而忽视唱功尚嫌不足的问题,转而戮力从各个层面,去打磨自己。
当他作品无可指摘,当他歌艺与舞台无可匹敌,当他积淀足够。
香港乐坛与大众,合力为他加冕。
且不但给予他连庄TVB最受欢迎男歌手的待遇,更以同一年度尽揽香港乐坛所有男歌手顶级大奖的“横压”统治,彰显其威。
所以这反而是郭富城的幸运之处。
因为德位相符。
四大天王。
不但是永恒的传奇,也有永恒的话题。
无法复制,不可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