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化身为“导演”,这就像那些半途而废的音乐人和插画师一样,实则是被文学瓶颈逼出来的新局面。
如今的我,每天都在为Al编排戏剧,让它根据我上传的初始画面,演绎5秒到10秒的短剧,当然一切都是按照我事先准备好的剧本来进行。
在不知不觉中,我的身份开始悄然转变。那么,我是否就此放弃了最初的写作梦想呢?答案是,不,我反而是在为实现这个梦想而努力。我将自己倾尽心血创作的四部神话推源小说,一一制作成微电影,以便一鸣惊人,勇敢迈向影视行业。
就这样,自2025年起,我开始自己绘制模型,让Al为我拍摄电影。然而,这位“演员”的表演水平,目前却相当不稳定:有时指东却偏向西,明明是让我拍狗,却把鸡撵了过来。经常自作主张,随意改编台词,尽量朝省事的方向演绎。有时,它也会突发创意,把简易道具改成复杂型。
不过,这些手法无一例外地让我这个新手“导演”感到意外的快乐,那些看似离谱的表演,时常让我捧腹大笑。每拍一段都会忍不住笑出声,这就表明我的AI演员们个个都具备喜剧天赋,知道如何取悦“导演”,笑声化解烦恼。没什么大不了的,顶多再来一条罢了!
偶尔也能一条过,但更多时候,得拍好几条。每到这时,我总是本能地为豆豆心疼。心疼归心疼,但若想捉到理想的兔子,就得勇敢出鹰。相比于娱乐圈的大牌明星,我的AI艺人们,片酬可谓最低,而且人设崩塌的风险几乎为零!
有时,我也好奇,是否有一天,由我指导的这些15分钟、10分钟的微电影,也能发展成为90到150分钟的传统电影呢?由春到夏,由秋到冬,只需岁月不变,只要我这位“导演”不罢工,那就不必担心冷板凳会不会焐热。
岁月的脚步正悄悄流逝,也许有朝一日,我的梦想真的能够实现。希望AI越来越成熟,从无知到娴熟,从青涩到出色。
感谢“SOra&34”,“可灵”,以及“即梦”!因为你们的存在,我才有机会触碰那些不可触及的光影。若你问我,凭什么要为文学梦想倾尽一生?甚至为了它不断更换赛道?我的回答是:文以载道,文字是桥,文心是灯。筑起这座桥,是为了通向智慧解脱的彼岸。
提着这盏明灯,我能驱散人生路上的一切烦恼与迷茫。今生此世,不论多少次转型,我都未曾离开这个核心,一直围绕着主体在运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