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能够改变命运,谭伟明和他的家人曾经也坚信这一点。
谭伟明自小便展现出过人的绘画天赋,在家乡的小山村里,他成为了许多年里唯一一个考上大学的孩子。全村人都为他感到骄傲和自豪,纷纷向他投来羡慕的目光。然而,命运的转折悄然来临。曾经那个温顺善良的谭伟明,忽然变得脾气暴躁,经常无故发火,甚至开始打骂父母,成为了家中的懒汉,整日沉溺于床上,生活变得一团糟。曾经大家口中的“才子”,瞬间成了人们称为“谭疯子”的对象。
人们对此议论纷纷,有人认为他是在学校受到了打击,也有人猜测是因为承受了太大的压力,甚至有人认为他可能是学傻了。然而,谭伟明自己,却总是无意识地将这一切归咎于母亲的忽视。
那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谭伟明的未来又是如何发展的?
对于生活在湖北这个偏远小山村的孩子来说,要想改变命运,唯一的希望就是通过学习。谭伟明的父母深知这一点,因此从小就一再告诉他,只有读书才能改变未来。
为了让他真正理解这一点,母亲经常带着他去田地里做农活。在炎热的阳光下,谭伟明小小的身躯穿梭在田间,拔草、除虫、施肥,所有这些农活他都能熟练地做得很好。每当他筋疲力尽,汗流浃背时,母亲总会关心地问:“累不累?”而他总是回答:“累!”母亲的话语也总是紧接着:“累就好好学习,学好了以后就能走出这个村子,再也不用干这些活了。”
这些话语在他心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记,让他下定决心,一定要通过读书,离开贫瘠的土地,去往更远的地方。而母亲也只是在为儿子着想,她深知自己这一代人的艰辛,恨不得儿子能走出一条与他们不同的路,拥有一个更加光明的未来。
然而,事情的发展并没有如她所愿。尽管谭伟明勤奋努力,他的成绩依然平平,始终没有突破,甚至有时他怀疑自己是不是根本不适合读书。
然而,人生总是充满转机。谭伟明的天赋或许正是在绘画上。小学和初中时,他的绘画才华并没有引起太多关注,或许是因为母亲过于注重学术成绩,不愿过多关注这方面。尽管他不断被督促去学习,但成绩始终没有进步,父母对他的责备也没有停止。
直到高中,有一天在美术课上,老师意外发现了他的绘画天赋。谭伟明在没有任何专业指导的情况下,居然能够准确地掌握绘画技巧,比如石膏像的明暗关系、比例结构,甚至连细节的虚实处理都做得相当到位。老师惊讶于他天生的艺术才华,认为如果他能接受更专业的指导,未来一定能成就一番事业。
老师建议谭伟明的父母,既然绘画是他的强项,何不尝试让他走艺术特长生的道路,这样即便文化课成绩一般,只要艺术成绩出色,也能考上一所好大学。经过老师的劝说,父母虽然不太明白,但还是决定支持他走这条路。
然而,走美术特长生的路并不容易。除了高额的学费,买美术用品和请专业老师的费用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为了支持儿子的梦想,谭伟明的父母毫不犹豫地承受了这些压力,甚至全家人都为此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为了省钱,甚至连弟弟也辍学去打工了。
终于,经过多年的努力,谭伟明的付出迎来了回报——他收到了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的录取通知书。曾经那个平凡的孩子,凭借着自己的绘画天赋,成为了家乡的骄傲。即便如此,家里的经济压力依然没有减轻,家人为了支持他的学业,不得不每年挤出大笔资金,哪怕生活极为艰难。
这些压力让谭伟明的内心充满了焦虑和不安。他知道,父母为了他付出了太多,自己如果不能在学业上有所成就,所有人的努力都将付之东流。而越是焦虑,越是没有办法集中精力去创作,绘画上的瓶颈使得他情绪愈加暴躁。
进入大学后,来自全国各地的绘画天才让谭伟明感到自己的渺小。曾经在家乡的优秀,在这里不值一提,甚至逐渐失去了自信,开始闭塞自己。越是急于求成,越是事与愿违,渐渐地,他的情绪失控,甚至会撕毁自己的画作,推倒画板,怒吼发泄,情绪波动的幅度越来越大。
在这样的情境下,他感到自己与周围的同学越来越疏远,也开始感到经济上的困窘与自卑。每当自己交不起学费,或者和同学们的差距过大时,他心里便充满了羞愧与不安。
终于,学校决定让他休学,回家治疗。经检查,谭伟明被确诊为精神分裂症,且病情已经相当严重,不能继续上学,需要长时间的治疗。这一诊断让父母彻底崩溃,曾经寄托厚望的儿子,竟然成了精神病患者。
母亲一时无法接受这个现实,她坚信自己的儿子是个优秀的孩子,怎可能得这种病?她不认为治疗需要那么多钱,认为在家里休养可能就能好转。于是,带着儿子和学校捐款回家了。那笔捐款原本是用来治病的,但大部分却都用于了家用,谭伟明虽然用上了这些钱,但他的生活几乎陷入了孤独与封闭,愈发与社会隔绝。
这段时间,谭伟明几乎是人生的低谷,不出门、不与人交往,整日发脾气,暴力倾向严重。母亲曾尝试通过绘画重新唤起他内心的激情,但每次都被暴力和打骂所回应。母亲万般无奈之下,开始寻求外界的帮助,通过媒体希望为儿子争取到治疗的机会。
然而,医生再次给出了令人绝望的结论:精神分裂症已经到了晚期,早期的错失治疗让情况变得更加复杂,但只要有恒心,依然有希望恢复。母亲的痛苦更深了,然而她依然决定陪伴儿子走完这段艰难的治疗之路,即使知道这条路极其漫长且充满挑战,但她无法放弃。
这一切的背后,究其根源,还是孩子教育的问题。今天的社会,似乎大家都在教孩子如何走向成功,却很少有人教孩子如何面对自己的平庸与失败。而作为父母,也应该更多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而不仅仅是成绩的高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