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祁言
前言
因假扮老外、骗取钱财被全网封杀的网红那艺娜,如今演唱会门票竟能卖到近千元,还场场售罄,这简直就是内娱最大笑话,真是什么人都能开演唱会捞金。
而这还不算完,就是专业那个一个曾被央视点名批评的“假洋鬼子”,竟然还扬言要去鸟巢开演唱会,这究竟是观众“疯了”,还是这个时代“病了”?
靠包装人设走红
相信很多网友都刷到过那艺娜的视频,她最初的账号是“俄罗斯娜娜”,那艺娜说着蹩脚中文、顶着夸张金色假发,用特效假装成俄罗斯人,
那艺娜深谙社交媒体的财富密码,知道什么样的故事最能撬动中老年人的心,于是,她顶着“俄罗斯娜娜”的身份,在视频中张口闭口“热爱中国”。
滤镜是她的画皮,口号是她的通行证,这套组合拳精准地击中了目标客群,那艺娜就这样靠着包装人设,在网上走红,她在短时间内收割了近两百万粉丝。
直播间里各种礼物刷得飞起,打赏收到手软,而在走红之后,那艺娜也开始带货,因为“俄罗斯娜娜”的人设,她主要都是卖一些“俄罗斯特产”。
在那艺娜的商品橱窗中,能看到牛筋肠、巧克力、威化饼等多种产品,并且销量还十分可观,她试图通过带货,将这股虚假的人气变现。
但谎言终究是纸包不住火,“俄罗斯娜娜”那口音古怪的“俄式中文”和漏洞百出的生活细节,以及粗制滥造的特效装扮,很快引来了网友的“大家来找茬”。
最终,那艺娜的真实身份被戳穿,她并非真的是俄罗斯人,只是靠着特效假扮的,也是因为如此,她被无数网友指责,账号也迅速掉粉。
这还不算完,平台的一纸封杀令,将这位“假洋鬼子”打回原形,央视更是点名批评,戳破了这场跨国闹剧,而在人设造假被戳穿后,那艺娜从网上销声匿迹。
一首神曲让她翻红
你以为故事到这就结束了?恰恰相反,这只是个开始,被封杀仅仅两个月,那艺娜换了个马甲,借用丈夫的身份信息,注册账号“大中国娜娜”,她换了个形象再次回归。
这次那艺娜不扮洋气了,改走朴实的乡土路线,但因为有过“人设造假”的前例,她的新账号反响平平,有些网友在认出她后,还在评论区中各种调侃。
直到一次机缘巧合,那艺娜把目光瞄准了歌坛,她自费找公司,并参加了“星耀中国好声音”活动,摇身一变成了网络歌手,谁也没想到,这一步棋,竟让她走活了。
2022年,一首叫《爱如火》的歌横空出世,旋律简单得有些粗暴,歌词直白得近乎口水,配上那艺娜那独一份的、带着嘶吼感的嗓音,竟然像病毒一样在网络上扩散开来。
这首歌的播放量以“亿”为单位计算,冲上了各大音乐榜单,成了现象级的“土味神曲”,而这首歌的成功,也是在告诉众人,那艺娜不仅回来了,而且比以前更火。
在靠“才华”爆红后,那艺娜已经不再满足拍短视频了,她用歌手的身份举办了演唱会,全国巡演也提上了日程,而演唱会的门票定价为99—666。
在目前的演唱会门票中,这个价格已经算是便宜的了,那艺娜的门票卖得比很多专业歌手都好,一个被封杀的带货主播,就这样奇迹般地站上了演唱会的舞台。
不过,演唱会的票虽然卖爆了,但台下坐着的,有多少是真歌迷,又有多少是等着看笑话的?恐怕连那艺娜自己都分不清。
演唱会再爆黑料
在那艺娜的演唱会上,年轻的观众尤其热衷于她的“个性”,而非唱功,他们把看她的演出当成一种“行为艺术”,一种“找乐子”的集体狂欢。
而杭州站的演出,就把这种狂欢推向了荒诞的顶峰,那艺娜在唱完那首成名曲《爱如火》之后,音响里毫无征兆地飘出另一首歌的前奏——《苹果香》。
可诡异的是,紧接着响起的,竟是一段清脆稚嫩的童声,而舞台中央的那艺娜呢?她仿佛没听见这突兀的变化,依旧面不改色,无比陶醉地继续张嘴闭嘴。
她的每一个口型都对得有模有样,沉浸在自己的表演里,全场观众都懵了,短暂的错愕之后,是压抑不住的爆笑,紧接着,便是此起彼伏、震耳欲聋的“退票”。
那艺娜的这场演唱会,场面一度混乱,成了一场人尽皆知的闹剧,可面对铁证如山的假唱,那艺娜团队的回应,比假唱本身更加精彩,堪称公关界的“抽象派”大作。
他们先是解释,说这是音响师“手滑”,不小心把带人声的原版音频当伴奏给放出去了,但这个说法显然站不住脚。
从视频来看,那艺娜在童声响起后,没有丝毫惊慌或停顿,而是镇定自若地继续“演”了下去,这哪是意外,分明是早有预谋的对口型假唱。
眼看舆论没法平息,那艺娜团队又抛出了一个更离谱的说法,他们在粉丝群里暗示,这是为了配合现场观众的“抽象文化”,故意切换的音效,是一场与粉丝共同完成的“行为艺术”。
好家伙,假唱不仅没错,反倒是迎合观众需求的一种“宠粉”行为了?
这种把锅甩给观众、把无耻包装成潮流的骚操作,彻底激怒了公众,这种强行挽尊的姿态,让那艺娜本就脆弱的口碑,摔得粉碎。
梦想在鸟巢开演唱会
尽管争议缠身,那艺娜的自信心却丝毫未减,她在采访中不止一次地放出豪言,梦想要去鸟巢开演唱会!这话听着像个笑话,却又真实得令人心酸。
以那艺娜的真实水准,别说十万人的鸟巢,恐怕连几千人的体育馆都难以靠实力撑起来,只能说她还是太自信了,以为自己能够比肩一线歌手。
那艺娜的自信,源于她对流量逻辑的深刻洞察,她在直播间里和人PK、吵架,用夸张的言行举止制造话题,任由网友把她的“疯癫”做成表情包,在“抽象圈”里混得风生水起。
但这种成功,终究是建立在沙滩上的城堡,歌曲播放量再高,也掩盖不了艺术价值的贫瘠,演唱会门票卖得再好,也改变不了多数人是来看热闹的事实。
那艺娜的粉丝看似庞大,实则是一群追逐热梗的“乐子人”,忠诚度极低,风头一过,便会作鸟兽散,他们把那艺娜的丑照P成各种美图,封她为“帝国最后的明珠”。
但这不过是一场网络狂欢下的反讽,当一场闹剧被捧成神话,最该反思的,或许不是那个装疯卖傻的主角,而是鼓掌叫好的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