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娜
昨天去看了电影《你行!你上》,总体感觉还不错。姜文的癫狂与幽默,和郎朗的父亲郎国任非常契合。
这应该算不上郎朗的传记电影,因为它不完全写实。电影的主角其实是郎国任,他的激情与偏执,他的疯魔与癫狂,才是这部电影的灵魂。应该也是姜文在郎朗与朗国任的故事里,发掘到的他最感兴趣的部分。
电影最打动我的,也是这股气质。 电影里的人,永远是亢奋的,疯癫的,那种孤注一掷的决绝,不可一世的狂傲,有一种超现实感。
郎国任真的是个狠人。
他放弃公职,用自己的全部人生为赌注,把郎朗当作他唯一的事业。
他要赢,而且要快快地赢。因为他怕自己看不到儿子功成名就的那一天。
他当然是极度功利的。他逼迫郎朗没日没夜地练琴,被老师劝退的时候,他会逼郎朗跳楼。
他也是极度刻苦的。带郎朗到北京拜师,租住陋室,每一次上课每一场比赛,他都全程陪同并录像,课后会帮郎朗复盘。
最重要的是,他是极度自信的。自信到别人看他就是个疯子。他不相信所谓的权威,国内天花板级别的钢琴大师,他敢“过河拆桥”,说他们都是临时工,自己才是总设计师。国外的商业运作,他也敢质疑,敢拍桌子,结果他真的就成功了。
郎朗成功了。
所以这对父子的故事成了喜剧,成了传奇。
可是,如果不是郎朗呢?可能这就是个恐怖故事了。
郎国任对郎朗的极端控制,变态共生,放在普通人身上,更大概率会毁掉一个孩子。
为什么郎朗能成呢?
主要还是因为,他本身就是天才,是野心家。
其次,他是个心理能量超强的孩子。
郎国任心理能量够强大了,郎朗比他还强。所以他不会被父亲的能量吞没,在认同与对抗之间,他有自己的心理空间。
就拿跳楼来说,我在郎国任的自传里也看到过这段描写。放在能量弱的孩子身上,那种全面彻底的否定,打压与侮辱。可能真的一赌气就跳下去了。有的孩子真的会用自己的生命为代价,证明父亲的方式是错的。
可是他是郎朗。他有足够强的心理能量与空间,消化这些黑暗的情绪能量。
最后,任何顶级的成功其实都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结果,是历史的进程。
看完电影回家的路上,我想起郎朗少年成名的那个时代。90年代到千禧年初。
其实那是各个领域的“天才少年”“天才少女”横空出世的时代。比如韩寒,蒋方舟。
现在回头看,不是那个时代容易出天才少年/少女。而是一种时代情绪,是集体的召唤。
因为那个时代的中国,经济刚开始腾飞,文化空前繁荣。人们太渴望各个领域的少年精英,来增强民族自信心了。天才少年/少女的横空出世,刚好满足了时代情绪。
电影里其实也反映了这一点。普通人,从老师到警察,到楼下卖瓜的邻居,对于天才小孩也都是非常宽容的,他们愿意托举,他们渴望繁星。
郎国任的教育方式,郎朗的成功路径都是无法效仿与复制的。
但是关于对孩子的教育,我还是觉得有几点启发,可以供普通人参考。
第一,帮助孩子发现他们的天赋,并且保护好天赋,非常非常重要。
天赋是什么呢?就是你喜欢做的事,并且轻轻松松就能做好的事。
第二,不管做什么事,专注,勤奋也非常重要。
甚至和天赋一样重要。
第三,一定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不要在小事上消耗孩子。
自信是一种超高的心理能量。人在童年和少年时,狂妄一点都没关系的,一定不能自卑。一旦自卑就完蛋了,因为人生是求上得中,求中得下。你都不敢去梦想好的事情,好的事情怎么会发生呢。
所以小朋友们,都要dream big!要相信自己有才华,相信自己能成功,甚至相信自己是天选之人!谁打击你们的自信心,谁就是大错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