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潜伏》中的历史细节令人细细品味,剧中的许多人物背后都有着鲜明的历史原型。戴笠与吴敬中,这两位历史上真实存在且备受瞩目的人物,给剧集注入了浓重的历史色彩。而剧中的余则成、李涯、马奎、陆桥山这四位军统(保密局)天津站的中校特务,则展现了各自的独特个性,且与历史人物的影像有诸多相似之处。
今天,我们并非仅仅探讨这些人物的历史原型,而是借他们之名,进一步了解一下军统特训班的具体情况,假如他们每个人都进入特训班接受训练,会根据他们的性格和能力被分配到什么专业?他们后来的工作,又是否与他们的特训背景相吻合呢?
翻开沈醉的回忆录,便会发现其中一些引人深思的细节:马奎作为行动队长,发挥了他特有的优势,实际行动能力强;而李涯尽管具有战略眼光,却因为学非所用,陷入了不适合自己的岗位。余则成之所以与众不同,不仅在于他的沉稳与冷静,更因为他在与女同学的互动中展现出的一种温文尔雅的气质,这或许是他与教官吴敬中的相遇,使他日后能在特工生涯中处变不惊,表现得无比成熟。特别是在刺杀李海丰的任务中,余则成从容不迫地开枪、摸脉、补枪,展现了他深厚的特工训练功底。
在当时的凯申物流体系中,若没有黄埔军校的背景,或是没有接受过军统特训班的训练,升迁往往会变得困难得多,且很难进入核心圈子。可以说,这与当时的特殊政治环境以及戴笠与蒋介石的领导特点有着紧密关系。通过长时间的江湖摸爬滚打,戴笠与蒋介石往往更青睐自己的人脉,而这些人多是自己教导出来的弟子。
沈醉能够成为军统最年轻的少将,正是得益于戴笠的悉心栽培。然而,蒋介石在经历屡次失败后,逐渐对非黄埔的军官产生了排斥,甚至到了完全不使用的地步。这种态度,最终导致了更多的起义和通电,黄埔系将领纷纷投降、叛变。虽然这些历史事件让蒋介石与戴笠无比愤懑(戴笠自己也因多次失误而对自己的决策感到懊悔),但若从沈醉的回忆录来看,军统特训班的学员选拔标准却极具深意。
沈醉在回忆录中提到,特训班的学员分专业的标准很明确:“凡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而且机警的,选入情报队;身体强健、学识稍差但胆大勇敢的,选入行动队;有一定军事基础的,选入谍参队;其他学识稍差的,选入军事队学习游击战。”根据这个标准来看,军统天津站的情报处长陆桥山和行动队队长马奎,二人无疑完全是按需施教,学以致用。陆桥山戴着近视眼镜,儒雅书生气十足,若进入军统特训班,他应该被安排在情报队;而马奎的外形则显得笨拙且直接,完全是个行动队的料。
假如陆桥山进了特训班,他应该被安排在特训班第一大队一中队,班主任将是段建功与何季祥,这两位名字在许多谍战剧中都有出现。作为行动队员的马奎,则可能会被安排到由罗兴和傅有权主导的小班,沈醉也可能会亲自负责为他传授行动技能,比如暗杀、追捕、绑架等。这些技术正是沈醉曾亲自教授的,他在自己的回忆录中提到过,自己是一位身形魁梧、硬朗的大个子,虽然没有直接参与“杀手”任务,但他的体型与性格使得他在特训班内外都备受推崇。
马奎在特训班训练中的表现也符合他实际的角色特性。剧中的马奎作为行动队长,勇猛无畏,勇敢而又具有超强的逃脱能力。虽然他曾遭遇过种种危机,但他总是能够凭借强壮的体魄和坚毅的意志逃脱困境,甚至在翠平的袭击下,仍能展现出顽强的反击能力。相比之下,李涯虽然有战略眼光,智谋过人,却由于身材单薄、缺乏强悍的身体素质,难以适应行动队长的角色。他的局限性,也在多次被打败、失败的经历中得到了体现。
李涯的最大弱点,就是他无法完全掌握“行动队”的技能,而他的“谍参”能力也未能在实际战斗中得到有效发挥。虽然李涯具有战略思维,曾一针见血地指出蒋军的战术失败,但他并不适合在战场上执行那些要求体力与勇气的任务。相反,马奎虽然战术上不如李涯机敏,但凭借着超强的行动能力,显然更适合担当这样的角色。
余则成的角色则更为复杂,他表面上温文尔雅,内心却深藏许多精明与果断。在特训班中,余则成的表现显然得到了吴敬中的青睐,尤其是在面对大量女性同学时,他展现出的优雅与沉着,也为他与教官之间的关系提供了特殊的维度。虽然他外表谦和,却能在关键时刻,像真正的特工那样无声无息地做出决策。而吴敬中,作为一位经验丰富的高级特工,深知每个学员的优劣,余则成的优点便在于他不仅懂得如何伪装自己,还能在关键时刻利用自己的“假象”来误导敌人。
余则成和李涯在技能上的差距,也在一次次实际操作中暴露无遗。李涯虽然在谍参工作中颇具天赋,但他的行动力和直觉始终无法和余则成相提并论。吴敬中对于余则成的重视,便是从这些细节中体现出来的。
那么,如果四位中校都曾接受过特训班的训练,他们会被分配到哪些专业呢?如果按照沈醉回忆录的标准,陆桥山应该在情报队,马奎应在行动队,李涯应在谍参队,而余则成可能会因为其特有的伪装技巧和细腻的情报工作能力,进入电讯或情报班,承担更为精密的任务。
然而,在实际的军统工作中,最终的能量和影响力,依旧取决于个人的综合能力。尽管这些人都具备不同的特长,但真正能够超越众人,主导一切的,仍然是吴敬中那类具有深厚经验的特工。
若四位中校与吴敬中相对立,他们的缺点与优势将在真实的战斗中显现无疑。最终,谁能从中脱颖而出,恐怕还得依赖更多的运气与智慧,而不单单是体力与勇气。
这场特工与特训之间的较量,究竟谁能笑到最后,还需要读者自己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