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听到单依纯想把邓丽君的歌来个大串烧的时候,我就感觉不妙了。
脑海里就有各个品种的鱼游向我,虽然它们各自美丽但也纷乱无章,没办法让我把目光聚集在一个点。
单依纯这是在经历《歌手2025》第十期的险些淘汰(排名第六,距淘汰一步之遥)后,开始病急乱投医了吗?
现实是,这首由邓丽君16首经典歌串烧在一起的《君》,竟然突破了我的认知局限,是如此的好听、和谐、如听仙乐耳暂明。
是的,那些五颜六色经过合理的编配,形成了虽缤纷但又统一,虽异彩但和谐的画面。
没有什么不可以,只是你还没做到!
单依纯用超绝技术的“魔改”致敬邓丽君,唱出了一首全新歌曲《君》。这场致敬不是走老路唱老歌,也不是小改小编,而是动骨抽髓。稍不小心,就会弄成杂乱无章大杂烩。
单依纯的确压力很大,采访她时表情严肃,心情沉重,不施粉黛,但是,她的眼里有光,不做这件事,她过不去。
所以,哪怕顶着千夫所指,万人唾骂,她也要去做这件“前无古人”的改编。
外界舆论对她而言,已不重要。做事情的动能早已消除了所有杂音,助力她和团队一往无前。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一、
《君》这首歌,是将邓丽君的16首经典歌曲串烧在一起。
为了完成这首歌,制作团队出资,买下了这16首歌曲的版权,为了一个好的舞台呈现,为了致敬邓丽君,真的是不惜血本,一掷千金。
花钱办到的事还是最简单的,最难的是这16首歌曲如何编配成一首歌又毫无违和感。
这要考虑到每首歌曲的旋律走势,衔接时会不会打架;在歌词内容上,歌词的合辙押韵、平仄是否契合;歌曲之间选择哪一句来衔接,在内容上是否冲突等等.....
将16首歌曲打乱重组,真的是一个巨大工程。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在音乐综艺的竞技舞台,我看过很多场将多首歌曲串烧在一起的演绎,但几乎无一例外地以失败而告终。
因为歌曲串烧在一起,歌词内容不同,旋律走势节奏型等本身就打架,只能一首歌唱几句,在不同歌曲间反复横跳,听众听得过程中,感觉就是音乐盘点,熟悉感让他们很是过瘾,因为全部是经典歌曲,但到了投票环节,对不起,热闹是热闹,但因为没有形成一个势能,不能带给观众深刻触动。
拼盘式的串烧,多个音乐综艺证实,观众不买单。
但单依纯的改编就避开了这一点,是每首歌曲选一句歌词,通过旋律和节奏的相关性来连接,像有一条丝线,把各个珍珠串起,从而避免了串烧的生硬串连。
二、
单依纯的《君》在演唱中,直播时就开始刷屏,有的被她的声音迷得不知所以,有的则听不懂她在唱什么。
但不可否认的是,单依纯的这个改编俘获了我的心。
邓丽君已离开我们多年,也常有歌手缅怀她唱她的歌曲,但只有单依纯以这种破天荒的方式,大胆地让16首经典融为一体。
关键是,组接得不着痕迹,非常丝滑,听不出连接的生硬和牵强感。
在表演中,她的气声唱法和弱混技术,营造出一种薄雾氤氲的诗意情境,更有着留声机般的怀旧色彩,加上她典雅复古的着装,一切都美得这样不真实,有种跨时空的梦幻感。
这个不同寻常的改编,也让单依纯凭借这首歌曲获得了本期比赛的第一名。以18.57%的得票率位居榜首。
然而,演出结束后,舆论果然呈现出了我预想中的两极分化态势。
支持者认为这个表演"情感真挚",称其"吟唱段落直击灵魂",《今日霍州》还评价为"串珠成链,凝结时代记忆”
也有质疑声音,认为旋律跳转生硬,“像短视频拼接”,破坏了原曲的完整性。更有对唱腔的批评,认为,"阴柔黏糊"、"死气沉沉",缺乏邓丽君的清澈透亮。
每个人的审美不同,一首歌曲必然不会让所有人满意,幸好,单依纯是一个一直坚持做自己的歌手,她不会因为这些声音去改变什么。她只会为做不好而流泪。
在采访中,她坦言压力大到不行,但还是坚持要唱这首歌。她说:“哪怕被淘汰,我也要唱这首歌。”
果然,这个世界只会给勇敢者让路。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三、
那么,单依纯将邓丽君的16首歌曲串烧演绎,到底是致敬还是毁经典呢?
我认为,这是新时代女歌手单依纯才会有的颠覆性改编,所谓“不破不立”。
在抖音热歌当道的当下,在没有出现像周杰伦那样的乐坛引领者之前,各种左冲右突的尝试,才是当代歌手才有的姿态。
单依纯不是不受排名影响,而是明明知道歌手节目的残酷性,仍然敢于大胆创新,屏蔽那些纷乱的声音,勇于创新。
第十期淘汰GAI时,被镜头捕捉到单依纯僵住的瞬间,不可置信地楞在那里,眼神里全是故事。她是想不到吗,她是不可接受。而且她是第六名,与最后一名一步之遥。
值此际的她,拿出《君》这样的作品,仿佛是在悬崖峭壁之上的奋力一搏,而且是如此颠覆性创新,她早将淘汰、歌王这些外在影响抛之脑后。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致敬经典,是保持它的原貌,听原汁原味的邓丽君歌曲,还是让经典获得新生呢?其实大家更容易接受的方式是“在传承中创新”,而不是这种巅覆式改编。
但勇敢者先享受这个世界
单依纯在争议声中,以高票房夺冠,现象级传播早已印证了市场的成功、和人们的接受度,同时也让她的技术和艺术感觉,在经典与创新的浪潮中自在畅游。
每个创新都伴随着质疑的眼光和汹涌的争议声,唯时间塑造的真正艺术作品,流传着,治愈着每颗孤独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