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被万人骂作叛徒,到如今成为相声直播的顶流人物,曹云金的逆袭之路令人难以想象。曾经一无所有、连工作机会都寥寥无几的他,如今不仅事业蒸蒸日上,还被任命为文旅大使,光芒四射。
曹云金能够在离开德云社后实现翻盘,确实让不少人吃惊。曾经的骂名如今也逐渐有了新的声音。大家都承认,没有郭德纲,恐怕没人会知道曹云金。这个说法虽直白,却并非没有道理。
当年,曹云金从小就是相声迷,后来拜师田立禾学艺。天赋极佳的他,一听就会,一学就懂,很快完成了相声启蒙阶段,到了必须深入钻研的时候。可那时他还没什么背景,没人愿意接纳他。幸好田立禾帮他引荐了郭德纲。
他和母亲一起北上北京,初见郭德纲时,只比自己年长十几岁,住的地方看起来简陋又寒酸。年轻气盛的曹云金一度怀疑这位师父究竟有没有真本事。可看完一场相声后,他彻底信服了。
当时家境清贫,母亲为了支持他的梦想,硬是凑足学费和生活费,只为让他能安心学艺。最初几年,他除了刻苦练习基本功、琢磨抖包袱,就是帮师父做些家务,几乎没什么登台机会。但这段时间积累的功底,足够他终生受益,成名赚钱的机会暂时还得等待。
后来,随着德云社声名鹊起,作为大师兄且师父绝大部分本领都传给他的曹云金,逐渐走红,成为相声界的新星。他不仅说相声,还积极参与各种活动,算得上是德云社最早多面开花的代表人物。可以说,在德云社,郭德纲撑起半边天,曹云金则撑起了另一半。
然而正当他风头正劲时,社内骨干陆续退出,主要矛盾是利益分配。每场演出报酬固定,没有分成机制,尽管票价不菲,观众爆满,演员们却只能拿到微薄的工资。于是团队开始推行变革,打破以往的师徒模式,改签合同管理弟子。
这一变化在时代背景下有其合理性,但对曹云金而言,合同条款极其苛刻:十多年合约,每月仅拿5000元基本工资,不允许接私活,违约需付出百万罚金。这早已不是昔日师徒情谊,而是典型的老板与员工关系,甚至带有“卖身契”的意味。虽说经纪公司也常见此类安排,但相比之下,德云社曾有师徒培养的温情。
拿着固定死工资,却干着市场价越来越高的演出,谁都会感到不公平。对于那些尚未出头,且无远大抱负的人,这合同倒算是一份保障。但曹云金不同,他和郭德纲同甘共苦,为德云社打拼,赚下盆满钵满的收益,理应期待更合理的回报。
然而2010年他的生日宴上,他刚提出加薪,师娘王惠竟跪地相求。这场面虽令人尴尬,双方若能事后沟通,未必闹得不可收拾。但一切就此撕破脸,往日的情谊瞬间破碎,再难回头。
那时舆论一边倒地指责曹云金“欺师灭祖”,铺天盖地的谴责让他几乎无处申辩。六年后,德云社公示家谱,公开点名曹云金,随后双方发布数千字长文,彻底剥离了情分。
若非这些风波,曹云金能否取得今日成就尚难预料。是背叛师门,还是争取合理待遇,真伪难分。毕竟中国文化中有“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事师犹事父”的传统,徒弟破坏师徒情谊,必然招致非议。
如今德云社虽在更新转型,从单纯相声到打造“偶像”团队,走粉丝经济路线,这条路虽成绩斐然,却因偏离相声本质而遭不少批评。现如今,德云社不仅涵盖相声,还涵盖鼓曲、京剧等多种传统曲艺,频繁走向海外推广中华文化。
演出票价几千元却迅速售罄,观众已转化为铁杆粉丝,支持度极高。德云社从说相声起家,逐渐涉足影视、综艺,尤其是曹云金离开后,由岳云鹏挑起大梁。岳云鹏频繁亮相综艺,从最初讨喜到过度曝光引发观众反感。更离谱的是,他竟然开起了演唱会,网上对此声音一片质疑。
此外,德云社弟子质量良莠不齐,私德问题层出不穷,从家暴丑闻到不忠事件频频曝光,秦霄贤更是深陷舆论风波。
反观曹云金,脱离德云社后走出一条完全不同的路。刚开始他自己开剧场说相声,创新段子加新包袱,培养徒弟,节目以相声为主,极少参加其他综艺。
随着直播兴起,2023年他开通账号,直播间专讲相声。直播中,他不刻意与观众互动,却凭多年积累的实力和接地气的内容,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线上免费看高质量相声,让观众逐渐放下对他过去负面新闻的偏见,毕竟观众为主。
这种“有钱陪钱场,没钱陪人场”的模式,回归了最纯粹的艺术交流,观众喜欢看就看,不喜欢随时划走。短短一个月,他粉丝迅速破五百万,直播在线人数最高突破40万。
毫无疑问,这条路他真正闯出了一片天。现在他活动不断,成了文旅大使,还走进云南为普洱茶做宣传。曾经的骄傲与傲气渐渐消磨,取而代之的是时间和磨难淬炼出的沉稳。
如果重来一次,曹云金或许还会选择这条路,用他在德云社苦练的真本事,开拓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