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纷扰的家族纷争中,身为宗庆后亲弟弟的宗泽后,其实本应在风暴之中扶持自己的侄女宗馥莉,然而偏偏他的选择却是对她背刺,力挺杜建英这一选项。本应甘愿为了血缘而牺牲的情感,在此静默间反而显得薄弱和脆弱。
在遗产继承的这一关键时刻,宗泽后为何会向侄女投去锋利的箭头,转而支持与他们同舟共济的对手呢?宗泽后对宗馥莉的评判似乎毫不留情,他称她性情自私,近乎决绝,甚至六亲不认。他认为,既然她继承了父亲的事业和财富,就理应对包括自己在内的“弟妹”施以宽容,而非拼尽全力赶尽杀绝。即使遗产不在她的名下,宗馥莉也应该对亲属有一份责任感。
更有甚者,宗泽后指责宗馥莉不仅不与宗家人交往,而是横扫自家生意——天下之大尽皆收为己有,抢夺了叔叔的印刷业务,横抢了姑姑的香精生意,让家族内部更显撕裂与不和。他更指称宗馥莉雇佣网络水军,为宗庆后塑造“布鞋首富”的人设,意图通过虚构的荣耀掩盖真实的纷争。
与此同时,宗泽后对于杜建英的评价,却是颇为抬举,仿佛暗示着宗馥莉虽然身为宗家之女,然而在他的心目中,杜建英却是那个真正的大功臣。他甚至公然澄清网络流言,谈论起所谓“三个私生子”的事实,尽管他所依据的《钱塘宗氏谱略》字迹模糊,真伪难辨,仍旧显露出他某种偏向的立场。
然而,仔细审视宗泽后的过往,却发现他早已不是个受人尊重的角色。外人一翻旧账,便见他因靠“碰瓷”取得小利,而惨遭罚款。比如在2022年,他推出了名为“娃茅”的白酒,因其名称借势而惹来罚款,随后又因违规再次被罚。尽管如此,宗泽后并未对此感到愧疚,2024年更是推出了“宗师傅AD钙奶”,浑然不觉其赝品的身份。
回溯历史,宗泽后与杜建英之间的纠葛,似乎早在上世纪90年代便悄然开始。他们联合开拓娃哈哈的国际市场,成为合作伙伴,甚至杜建英的孩子留学于美国,亦得到宗泽后的大力支持,难怪他此番处心积虑,不遗余力地为杜建英说话,归根结底,实是为了利益二字。而宗泽后的姑姑宗蕊作为杜建英三捷投资集团的监事和股东,进一步将宗馥莉推向孤立的深渊。
而如今,宗馥莉不仅要面对三个私生子的问题,更需提防来自叔叔与姑姑的联合夹击。此情此景,令人感到一份难以言说的沉重与无奈。然而,纵使前路艰难重重,战斗才刚刚开始。希望在这场激烈的家族争斗中,宗馥莉能够振作勇敢,迎接挑战。愿她在风雨之后迎来明媚的阳光,所愿皆能如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