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参
近日,《南京照相馆》南京首映现场座无虚席,聚光灯下,刘昊然身形清瘦,眼神却透着和三年前截然不同的沉稳。
当初,他恋情曝光,再加上《燃冬》口碑扑街,直接让他从备受宠爱的“国民弟弟”沦为全网群嘲对象。
“油腻”“转型失败”的标签接二连三的往他身上贴,人气与资源更是断崖下跌。
这一次,影片点映好评如潮,票房一路飘红,曾经质疑他的声音被此起彼伏的掌声淹没!
刘昊然的事业寒冬
之前,刘昊然凭借一张带着小虎牙的笑脸,还有“余淮”等角色的加成,直接成为了备受瞩目的“国民弟弟”。
后续接到的资源也是一路起飞,但这一年他和周冬雨的绯闻却不断发酵,虽然双方没有在公开场合正式承认,但是种种迹象却让双方的粉丝倍感失望。
尤其是刘昊然,他之前好不容易树立起来的阳光纯良的少年形象也跟着一塌再塌。
就在粉丝准备“溺爱”的时候,《燃冬》又跟着出来了,他在里面和屈楚萧还有周冬雨的“冰块吻”让不少人觉得他不想吃这口饭了。
屈楚萧后来还能靠着“张万森”翻身,稍微挽回一点形象,但是刘昊然算是彻底跌入谷底。
不仅粉丝纷纷取关,就连影视资源也跟着下滑。
而周冬雨同样在《燃冬》口碑暴跌后陷入困境,本来作为三金影后的她可以拥有极高的演技认可度和选片话语权。
但《燃冬》直接让她的身价下跌,加上后续《热搜》《鹦鹉杀》等作品成绩也不够好。
还有之前内涵马思纯一事被翻出来,好像从那个时候开始,周冬雨身上的“灵气”就默默的消失了。
之后更是作品减产,开始调整状态,不过至今为止,周冬雨都没有好消息传出来。
但这次刘昊然没有继续靠以往的形象和人气,反而沉下心来去打磨作品的质量和角色适配度。
经历过这件事情,相信他也明白了公众人物的私人生活要怎么处理,避免粉丝持续流失。
跌落低谷后的逆袭
口碑逆袭,事业也陷入寒冬的刘昊然并没有被困境束缚,他在面对“冰块吻”带来的负面评价时,找了另一条路。
刘昊然先是考了中国煤矿文工团的事业编,一方面保证稳定,另一方面自己努力沉淀,接下来去参演话剧来磨这情感还有细节的把控。
因为话剧是要考长时间的台上表演还有台词量,需要静下心去磨,他在打磨自己的同时也能更好的远离影视圈的舆论。
当时《南京照相馆》的导演申奥在寻找主演时,几乎是一下子就看中了刘昊然身上还没有被挖掘出来的潜力。
他其实当时也知道刘昊然身上的争论,但他也看到了刘昊然这些年来的磨练,最后下定了决心,让他来演阿昌。
刘昊然也知道这是自己难得的翻身机会,在和导演交流了之后,毅然决然的决定接下这部意义重大的电影。
他在饰演阿昌之前,主动的去学怎么洗照片,拉着导演去研究角色设定,还深入的了解了一下当年南京大屠杀的相关资料,这才有了现在的阿昌。
就像李晨,他当年和范冰冰恋爱的时候备受关注,范冰冰更是说她会是自己最后一任男朋友。
结果后来范冰冰因为税务风波陷入低谷,李晨并没有兑现“共渡难关”的承诺,分手了之后几乎被全网都贴上“渣男”的标签,事业也受到重创。
但是之后,李晨也借着《长津湖》中的“余从戎”可谓有一定程度的回暖,后来的《孤星计划》也让他的演技再度被业内认可。
其实从这儿也能看出来,一人在低谷的时候不应该气馁,也不应该放弃自己。
一方面要提升专业能力,不管是刘昊然拿话剧去打磨,还是李晨用更好的作品去证明,都是在给自己的未来积蓄力量。
另一方面要抓住合适的机遇,无论是《南京照相馆》还是《长津湖》,都是能让艺人实现事业上升的关键转折点。
口碑和票房双赢
《南京照相馆》正式公映以后,电影院里座无虚席,不少观众们都带着自己的孩子来看这部电影。
这部电影取材南京大屠杀日军真实罪证影像,让人震惊的是这部电影的视角是以普通人展开的,这种“平凡”的角度切入比受害者或者是侵略者更容易让人共情。
电影上映的第一天,就有超过2.8万人在豆瓣打出8.5的高分,时至现在,《南京照相馆》的票房依旧向上升。
来观影的有青年人,有中年人,有老年人,还有很多祖国的花朵。
曾经有一位家长在看过这部电影之后感,他说他我带着孩子来看,因为多一个人看,那段历史就多一个见证者。
电影结束之后,不少孩子都说绝对不会忘记这段历史,会像电影里的人一样勇敢,未来一定会保家卫国。
这样的场景在走出电影院的时候屡见不鲜,而《南京照相馆》也成了一堂生动的历史教育课。
《南京照相馆》这次能够大功告成,绝不是偶然,在题材上,它选取了南京大屠杀发生的真实事件,历史意义不言而喻。
在叙事上,这部电影选择了以小人物为视角切入,能够让观众更容易共情,而且电影里边南京地标建筑也都是1:1复原。
那些日本士兵的“亲善照”造假罪证也历历在目,甚至可以说电影中的每一个细节都经得起推敲打磨。
同样备受关注的还有以揭露日军731部队罪行的电影《731》,它主讲的是当年日本731部队在中国东北进行的细菌实验。
虽然这部电影还没有上映,但是群众间的呼声却非常高,不少人都希望能够通过这部影片永远的记住先辈们曾经经历过的伤痛。
这一次《南京照相馆》的火爆程度并不代表着爱国主题的电影票房容易“爆”,而是代表了大众的真实历史题材影视作品的一种认可和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