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问号主人
在当下这个信息发达的时代,音乐似乎早已超越了纯粹的艺术形式,成为人们传递情感与记忆的一种载体。然而,最近湖南卫视的一个操作却让我对这种传递产生了疑虑。在他们最新一期的《歌手》节目中,GAI这位说唱歌手凭借一曲名为《故湘风》的表演引起了广泛关注。这首歌曲不仅融入了《浏阳河》的经典片段,而且还提取了《沁园春·长沙》的元素,颇具匠心。
直播时,演唱中渐入耳帘的《浏阳河》段落原本是一种文化沉淀的体现,然而在回放及音乐平台版本中,却被无情地删去。节目方的负责人韩啸以“版权问题”作为借口回应,试图掩盖这一删节的荒谬之处,但网友们对此却毫不留情地揭穿——既然未获授权,节目又如何能顺利通过彩排和直播的审查?
更甚的是,在GAI因演唱该曲而遭淘汰的现场,盛宇出人意料地高歌“国粹”;而功夫胖在一瞬间的喜悦之后,对退款事宜表现出懊恼与无奈。作为湖南当地的媒体,湖南卫视在自家地界里录制节目,却对于耳熟能详的《浏阳河》采取了如此果断的删除,令人瞠目结舌。
若我们回到《浏阳河》的本质,这首歌曲创作于1951年,是由徐叔华填词,朱立奇和唐壁光谱曲而成。它将浏阳河这一地理坐标与“渡江少年”的英雄形象结合,承载了湖湘儿女对领袖的深情,成为新中国成立后最具代表性的红色经典之一。歌词中所描绘的“浏阳河,弯过了几道弯,几十里水路到湘江”,不仅是在描摹地理形势,更隐含了革命道路的曲折与必达的信念。这一旋律不仅仅是一首歌,它更是湖湘文化的象征,是红色记忆的集体载体,连接着几代中国人的情感纽带。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该曲还被选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歌曲100首”,其历史地位可见一斑。因此,GAI在演唱中融入的“渡江少年”的词作,无疑是对革命精神的致敬。然而,湖南卫视这次的删歌事件,显然不只是简单的“版权纠纷”或“艺术争议”。
我个人未曾对歌手比赛的胜负表示多大的关注,真正令我费解的是,这一删节行为的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逻辑呢?作为深根于湖南的媒体平台,湖南卫视本应担当文化守护者与传播者的职责。
《浏阳河》的旋律和歌词承载着集体的记忆,其存在本身就是对革命历史的尊重与敬仰。湖南卫视的这一删节操作,让我深感错愕。即便说真的是因为版权问题,那么为何直播可以通过审查呢?
浏阳河的河水最终必将在岁月的长河中奔流不息,九道弯的曲折终将汇入浩瀚的大海。湖南卫视可以删去节目中的旋律,却无法抹去亿万国人心中对革命精神的铭记。对这个事实的淡漠,简直如同对历史的亵渎。呜呼哀哉!
愿我们的文化记忆能在新时代的洪流中得到传承和发扬,让我们继续心怀希望,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