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家四兄弟,娶了三个外地媳妇,老爸康伯气得没眼看……”这一熟悉旋律响起的瞬间,二十年前的往事仿佛悄然复苏。那时,康家客厅内,龚锦堂饰演的康伯依然端坐中央,神情严肃,目光炯炯,眉头紧锁,仿佛时刻准备为家庭的荣誉而奋斗。这位西关的老伯,固执而温情,拥有着不可动摇的原则,却又能在风雨面前守护着家人的温暖与希望。他那标志性的神态,常常让观众看见自己的父亲或祖父——那个固执又公正、专横却正直的身影,油然而生的亲切感令广东人倍感亲切。
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起,龚锦堂便开始了话剧舞台上的奋斗,他的演技深入人心,尤其是那部《外剧》中的康伯,成了几代人记忆中的经典形象。直至2023年新年钟声敲响时,龚锦堂的离世像寒潮袭来,令人唏嘘不已。生于战火中的广州,襁褓中便被带回番禺避难,龚先生的一生跨越了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他19岁便踏入话剧舞台,直到离世,依然保持着高超的演技,在《外剧》中的康伯形象,成为了荧屏上那个永远存在的父亲,仿佛带着一股穿越时光的温度。
而同样令人难以忘怀的是剧中赵处长的扮演者刘效国。尽管他并非主角🎭️,却凭借其精湛的演技和细腻的表演,深深地打动了观众。在1970年代,刘效国便是广东文艺圈的中流砥柱,他参演并主创了大量经典作品,包括《万紫千红》《万花筒》《河畔人家》等,这些作品至今仍被人津津乐道。在《外剧》里,刘效国将赵处长这个角色演绎得相当生动,将那种官场幽默与世故风情交织得恰到好处,成为剧中最受观众喜爱的角色之一。不幸的是,刘效国的离世已有十二年,这位为广东荧屏贡献半生的老戏骨,再也无法亲自传承其那深厚的演技。
除了康伯与赵处长,《外剧》中的其他老一辈演员也有着不凡的表现。至今,仍有五位80岁以上的演员活跃在荧幕上,他们各自塑造的角色,不论是康婶的慈爱,苏母的爽利,还是富川龙的幽默,通叔的朴实,番薯昌的憨厚,都让这个剧集充满了岁月的韵味与人情的温度。
尤为特殊的,是梁伯邵立人的身影。出生于1922年的他,是剧中的一位重要人物,也是一位话剧界的泰斗。与龚锦堂的对手戏相当精彩,梁伯的幽默精妙,总能给康伯带来挑战。他和康伯的每一场对戏,都是荧幕上的经典瞬间。然而,许多观众并未意识到,这位荧屏上的“开心果”,在九十岁时便悄然离开了我们,将笑声留在了光影之中。
演艺圈中,像卢海潮这样扎根于广东的本土演员,亦是凤毛麟角。从粤剧舞台到电视荧屏,卢海潮的演艺生涯几乎与广东本土文艺的发展轨迹紧密相连。1981年,广东自制剧《虾球传》横空出世,卢海潮因其“鳄鱼头”一角一举成名,开启了他塑造经典角色的黄金时代。无论是在《孙秀才传奇》中饰演的糊涂知县,还是在《方谬神探》中演绎的大义凛然的游大胜,卢海潮凭借深厚的演技为角色赋予了永恒的生命。两年前,他以77岁高龄离世,留下的是一幕幕如画的角色印象。
再看康家另一位“亲家”——来自大洋彼岸的戴希臣(黑泽恩饰)。他带来了全新的国际化气息,凭借其风趣幽默的表演,成为剧中最具特色的角色之一。戴希臣在剧中饰演的戴安娜的父亲,永远精力旺盛、天真烂漫的“鬼马老豆”,以其极富感染力的幽默感与肢体语言,给观众带来了不少欢笑。2023年12月,这位来自加拿大的老人因病去世,享年81岁,给岭南文化留下了独特的烙印。
随着时光流逝,那些曾让我们捧腹大笑、感动泪目的面孔渐渐离去,然而他们留给我们的,已不单单是荧幕上的角色,而是成为了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无论是康伯那一记拍案的余响,赵处长意味深长的微笑,梁伯蹒跚的背影,苏伯固执的关切,还是戴希臣夸张的鬼脸,这些都已成为岭南街巷流淌的精神血脉。他们用角色为舟,载着几代广东人度过了二十余年的时光,留下的,是永远无法抹去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