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的14部长篇小说里,《射雕英雄传》最具波澜壮阔激荡、气吞山河之势,而且历史底蕴与武侠精神并重。影视改编看多了,口味越来越刁钻,基本都会一边为改编遵循原著满意,一边为缺少新意失望。
这次开播的《华山论剑》,大胆创新、简洁明快、非常惊喜!
这部剧打乱了原著的故事结构和叙事方式,全剧分成《九阴真经》《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五绝争锋》四个单元,一口气看完第一个《九阴真经》单元,创新非常成功。
《九阴真经》单元都不是改变故事结构,而是对原著小说成功且巧妙的扩写,增加梅超风的前史,让观众从全新的视角走进金庸的武侠世界,从而对梅超风有更加深入的认知和理解。
故事层面,《九阴真经》单元完整、精炼、叙事巧妙让人一口气追完。
天真烂漫的小女孩突遭横祸,父母家人遇害,自己则被卖入勾栏院。接着心怀血海深仇的梅若华拜师黄老邪,能不能复仇成功、面对实力强大的邱云海又该如何复仇?这两个疑问推着观众往前走,根本停不下来。
与此同时,还拍出了武侠剧可贵的人物成长和命运转折,看到最后分外唏嘘。
从富家千金梅若华到黑风双煞的梅超风,故事始终牢牢抓住内在合理性,宿命感极强。年少的梅若华命运受人摆布,黄药师出手相助、冯衡遇险自己挺身而出、被围攻绝境逢生,每一次转折都紧张、带感;长大后她要主宰自己的命运,结果发现每一个决定好像都是错的,当年她救了冯衡,可最后冯衡却因她而死;她离岛后想着给每一个师兄弟都买了礼物,可后来发现师兄弟都因她成了废人,前后呼应营造出的宿命感让这个单元故事变得极为厚重。
内在表达层面,《九阴真经》单元对原著大刀阔斧的改编和扩写,依然充分保留了人物的内核、金庸小说的独特韵味。
剧中黄药师指点梅超风桃花岛的武学,说的是“感受风、感受海浪”,这让我会心一笑,金庸写实和写意互为表里,重在江湖儿女快意恩仇和为国为民的侠义精神。这一部的编剧和导演是懂金庸的,这两点都拍出来了。
再说梅超风,她是《射雕英雄传》里的悲剧女性角色,她的恶源自周遭的恶意和算计,阴森恐怖的外表下,装满了对亡夫的思念和对师傅的愧疚,她是小说中让人由恨转怜的人物。可惜小说出场人物太多,以郭靖和黄蓉为主线推进故事,梅超风是相对边缘的角色,着墨不多。
这次有了足够篇幅,梅超风完整丰满,而且非常动人,原著的人物内核都在,对师傅和师娘的愧疚,对丈夫的不舍与思念,以及对错误选择的无尽悔恨,更暗藏让所有人都会共情的人生哲理。
黄药师一直劝梅超风“有些执念,你要放下”,可直到最后梅超风才意识到“山的那边还是山。”看到这里真的被戳到了。
表演层面,我觉得孟子义对梅超风的塑造,给到观众一个全新的答案。
实话实说,孟子义在勾栏院刚出场时,我心里默念“这也太不像了!”原著和过往影视作品一次又一次固化了梅超风的形象,看到后面才懂,孟子义的塑造,何尝不是一次大胆创新呢?
她的梅超风有了完整的成长历程和命运转折,从第一次出场的红衣到最后的黑袍,服装有巧思、表演有阶段性的变化。
红衣的她,没有功夫任人摆布,被奸人欺凌下的眼神杀相当带感,孟子义为角色注入了复仇女神的现代感,让人耳目一新;后面她和黄药师、陈玄风、冯衡三个人之间都有重要的情感铺垫,师徒、患难恋人、情同姐妹,不同的情感有不同的表现方式,孟子义做到了表演的层次感。
后半段角色的变化开始变快,师母目前哭诉、怀抱陈玄风的血泪都给我留下很深印象,最妙的是这个单元最后,定格在彻底黑化后的黑袍形象,气场拉满、味道全对,以此给梅超风收尾,圆满了。